致良知线上印证班学习第81天
时间:2024年12月26日
姓名:刘雪艳
地区:山西长治
志愿:我立志成为一名感恩、担当、自省、利他、致良知的印证者,生活在平和喜乐中,温暖身边更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下|即|未|来|
【自省 利他 致良知】
第九期印证班功课接龙表
https://kdocs.cn/l/cii4j8dvyhgi
今日功课
1、读原文,准时交功课✔:2分
2、日行一善✔: 2分
3、每日自省✔:2分
(1)不抱怨,不说谎
(2)时刻保持恩悲敬
4、听导读心得(30字以上)✔:2分
美好的一天从学习四书开始,今天继续学习《中庸》。
学习原文:“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解读原文: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就是说宗庙中的礼节,是用来有序排列祖先牌位,明确昭穆之序的。左为昭也就是父系,右为穆是子系。
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在祭祀活动中,通过不同爵位者的座位排序和仪式参与,明确社会地位的高低,安排不同的爵位序列,是为了辨别参与者的社会地位贵贱。
序事,所以辨贤也。在祭祀活动中,通过分配给每个人的任务,如主持、献祭等等,可以观察并评价个人的能力与德行。
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旅酬指祭祀中相会敬酒。下为上,即社会地位低的人先向地位高的人敬酒,然后高地位者回敬。这是一种体现尊重和平等的礼节,意在使尊贵者也能关照到卑微者。
燕毛,所以序齿也。燕,指的是宴饮。毛,代指头发,引申为年龄。燕毛之礼,是指在宴会上按照年龄大小来排座次,以示对长辈的尊敬。
这段话强调了宗庙祭祀不仅是对祖先的纪念,更是一种维护社会秩序、体现儒家伦理价值的重要仪式,通过这些礼仪细节,展现了尊卑长幼、贵贱贤愚之间的和谐与秩序。
思考题:1)长幼尊卑的礼仪、礼节、礼制在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形式?2)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践行印证?
印证与感悟:最近还在想,一些传统性的东西是父辈没有给我留下来,学习完今天的内容,在看到杨蕾老师的印证分享,才知道不是父母没有给传承,而是我没有给到孩子传承,是自己将传承给弄丢了。记得小时候,每次吃饭的时候总是等爸爸下班,第1碗饭,一定是先盛给爸爸的,而且必须双手奉上。爸爸还没吃完,或快完的时候就站过去,再给爸爸赶紧盛第二碗。以前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吃饭吧也只顾个温饱,兰客人来的时候,妈妈总是做些好的,所以我们也特别馋想吃,而妈妈也总是会说:待人不得不丰盛,自己家好将就。这时也是爸爸陪着客人吃饭,看客人的情况,一般是爸爸陪着客人,然后我们和妈妈在厨房或者别的屋吃。从小到大一直是这样,所以我们对爸爸的感情是又敬又畏又爱,这只是生活的一个侧面,其实更多的时候是爸爸对我们的教育,那种严格要求。
而我在养育的孩子过程中却丢失了这种传承,也是我们说到的礼制。因为家里只有她一个,生活条件又比以前好了很多,所以就把孩子培养上了生活中的小公主。每天是只要学习就可以了,别的都不需要做。当孩子成人才看到了这种培养后的弊端,只是现在后悔莫及,在补救之中。在我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妈妈就说过:你们这样教育孩子,以后当父母更难当。现在想想何尝不是这样呢?自己认为的爱其实是溺爱。其实父母以前对自己的要求和严厉,才是对自己真正的爱。是在小时候这种被要求又做到中拿到了做到的力量,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有了抵御风雨的能力。而我们的孩子,我们给到他抵御风雨的能力了吗?所有这些礼仪,礼节,礼制,其实不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更深层的是一种生命内驱力的建构,人格基础的建立和个人素养的形成。
感恩圣贤智慧引领,感恩博仁老师的大爱,感恩同学们的加持,在学习中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学习中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5、 ①读家书后感悟√:1分;
拜读四青老师的家书,一下子想到了在保险行业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让保险生活化,生活保险化。现在想想我们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学习指导我们的生活工作,让我们生活工作更好;工作中,生活中才是我们践行的最佳道场。所学的一切只有应用到实处才算是落地开花。恭祝四青老师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②听点评感悟✔:1分
认真聆听刘腾老师的点评,对于逝去的亲人来说,唯有把他们的优良品德传承下来,好好过日子,过好我们自己的生活,活出生命的精彩,才是最好的慰藉;梁伟老师的家书《我是能给别人带来幸运的人》,由骨子里散发出来的自信和富足,真的是能量满满,让人不由自主的想要靠近; 吴志霞老师孝道的四个层次,检索自己又做到了哪个层次呢?看红菊老师的功课,让人想到了成年人的不易,这就是人生的修行吧,就在生活的实实处处。感恩刘腾老师的精彩点评!
6、今日修身三宝完成分享(要求30分钟平心静气,60个全身运动,读《大学》一遍)
1)是否精准做到:
2)做到后的感受启发:
今日总得分10分✔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炼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完成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为社会 做出 实质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