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求取君子之道的方法,就像走远路一样,一定要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处一样,一定要从低处开始。
《诗经》中说:“你和妻子很和睦,就像琴瑟声调妙;兄弟相处极和睦。团聚快乐实在好。组织一个好家庭,你和妻儿感情深。”孔子赞叹说:“像这样,父母就能安乐无忧、心情舒畅啊!”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意思。探求中庸之道也一样,要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要把远大的目标和务实的行动结合起来,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
中庸对君子在家庭伦理方面的作为有着严格的要求,达成这样的家庭氛围,也是需要一天天慢慢修炼,从小事着手。和求道是一个道理。
孔子说:“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看它也看不见,听它也听不到,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无所不在啊!好像就在你的头上,好像就在你左右。
《诗经》说:‘神的降临,不可揣测,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从隐微到显著,真实的东西就是这样不可掩盖!”
孔子以鬼神的特点来说明中庸之道,我们既看不到,又摸不着它,它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存在,却又真实地存在于天地之中,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之中。只有这种大道,才是人生的真正智慧所在,也是我们所要寻求的救赎之道。
中庸之道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中国圣贤的思想著述之中。在西方哲学中,也可以寻觅到这种大道的踪影。古希腊的毕达歌拉斯学派把现存事物看作是对立双方之间的“恰如其分的均衡”,而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把这种均衡概念移植到伦理学中,对后世影响深远。亚里士多德则把中庸和节制相联系,并制定了系统的理论,后继的西方哲学家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时无不从中受益。
我们每个人也可以遵循先哲的脚步,一起在经典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