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要及时记录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身边的写作素材非常多。特别是我们教学工作中临时生成的一些成功的案例,突然迸发的灵感,还有一些美好的片刻,第一天你会记得特别清晰,第二天你可能会记得一大部分,第三天,第四天还有印象,过一段时间也就淡忘了。时过境迁再提起笔,往往只是一个美好的回忆。所以,对于这些片刻我们如果我们及时的捕捉、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感触化成文字。当日子消失,我们还有记忆,当记忆消失,我们还有日记。
二 要坚持不懈
我们一线教师工作都比较忙,对于写作,很多时候就是有感而发了就写,甚至有感而发的时候也顾不上写,一忙起来就忘了,隔三差五的写上一篇,等到真正想写教学论文的时候,却又觉得没什么可写,无从下手。我最早的写作也是这样。实际上我们写作,一定要坚持写,写着写着你的素材就多了,写着写着你的内容就深邃了。
苏霍姆林斯基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他没有很高的学历,17岁初中毕业后只经过一年的师资培训班的学习,就当上了农村的小学教师。然而他坚持写作,在35年的教育生涯里,他一直坚持每天早晨5点~8点从事写作,晚上整理笔记,思考一天的工作。这一写,一生写了40本书,600篇论文,10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我们非常熟悉的李镇西老师,长期坚持写作,所以他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反思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最近几年,我也在坚持写作,为了督促自己每天坚持去写,我加入简书的日更挑战,进入简述五年时间,我写了130多万字。但是内容很随意,既有日常所见所闻所思,也有读书感悟和教育反思,还有一部分散文。每天时间允许的话,就简单列出提纲,多写一些,2000多字,3000字。如果时间不宽裕,就简单的写上几百字。如果当天发生的事情有需要记录的话,比如说教学灵感,即使没有时间不能详细的记录,也会把框架记录下来,有空闲的时候再去做详细的补充。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保存协作的素材,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教学的经验。为了指导小学三年级学生写作文,我常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先去观察或实践,然后再去动笔。那次为了让学生写好自己学会了干什么,我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先布置实践活动,孩子们用文字视频或图片儿记录活动的过程,第二步结合自己的记录进行分享成果,第三步结合分享的内容和分享时的体会,把它写成一篇文章。这次活动持续了两个多星期,学生每完成一步,我也及时记录教学感受,等孩子们的作文完成,我也结合自己几次的记录完成了一篇论文《于无痕处留痕迹》,投稿后很快发表。
日常的文字记录其实就像我们去银行储蓄,我们的文字便是存单。凭着这样的存单,我们能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足够的财富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让我们对已经取得的经验有了很好的总结。使我们能尽量的避开同样的错误,一步一步走向教育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