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精神不要离开身体太远
现代人对于“调神”一词感到神秘莫测。这是源于对神、气等无形事物的缺乏感知与体验。
有部分心胸开阔的学者,会带着质疑的心态,边学习边求证。逐渐真切地体会到传统文化、传统医学的使之与现实世界的契合。
而习惯于依赖既有经验对待世界的人们,往往盲目排斥,显得固执而封闭。
中医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心理状态若保持稳定,则他的肉体功能也会相对和谐。
《黄帝内经》指出:治病是事态严重时的无奈之举,养生才是大道。而养生首先是养神。
对于“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论述,李辛老师用一个生动的比喻予以诠释。他将人体比作一座房子,精神便是主人,小偷则是病邪。主人若在家,小偷就不敢进来。
精神内守的人,犹如无缝的气球,三焦运行顺畅。如果思虑太多,情绪波动剧烈,凡事追求速成,则会导致精神外泄,气机动荡。长此以往,生理功能就会失调,疾病便趁虚而入。
因此,古人倡导“恬淡虚无”的生活态度。提倡人们保持中和的心态,以柔和、缓和的方式看待问题。不要对一切事物都有过高的期待,不过分执着于目标,让生活回归简单朴素,精神自然得以安宁,如此,邪气便难以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