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减负松绑开新局,固本培元立长基。当下,需要“健康瘦身”的不只有“身负重肉”的人们,还有“身负重担”的基层考核指标。要想让基层减负“减”在实处,各地各部门就必须为考核“瘦身”,围绕基层减负要求,不断优化考核方式、精简考核指标内容、健全完善考核机制,让考核真正成为辨人才、促革新、抓落实的利器。
“优化”考核方式“亮导向”,“量体裁衣、减脂消肿”,让基层“减”压力添“动力”。考核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指挥棒”“风向标”,但倘若考核“千篇一律”“单一考核”或“名目繁多”“频率过高”,不仅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还会加重基层负担。各地各部门要注重优化考核方式,多点暗访私访、少点“心照不宣”,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要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真正做到“从工作中来,到工作中去”。要推行多考变统考,统筹运用工作督查、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工作成果,降低“痕迹”在考核分值中的比重,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加码考核、填表留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让基层干部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重点事务上来,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要突出共享化导向,树立“一盘棋”意识,打破层级和部门的藩篱,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整合各层级、各部门考核指标中重复交叉的内容,实现资源共享,防止各自为阵、层层考核、多头考核。
“精减”考核指标“亮重点”,“科学谋划、增肌塑形”,让基层“减”痕迹增“实绩”。在实际考核中,个别地方不重“实绩”重“形式”,以材料“厚度”论“英雄”,忽略材料“真实度”,一味地搞“材料突击”“纸面文章”,反而为基层工作者增加额外负担。要想有效实现对考核指标的“精简瘦身”,各地各部门应真正从地方实际出发,坚持“考精、考少、考重点”原则,设置“量身定制”的考核内容,将地方发展质量、产业结构调整、社会效益等放进“考卷”中,把群众意见、评价、反馈放进“考题”里,提升考核的质量,对没有政策依据、内容不具体、重复以及非工作重点的考核指标“能减则减”“能并则并”“能免则免”,杜绝“材料一摞、制度一墙”,让基层干部从繁复重叠的考核指标中抽离出来。要变“多头式”考核为“一站式”考核,将年度考核、政治素质专项考察、班子运行调研等“多考合一”,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既考显绩又考潜绩,既考共性又考个性,既考人又考事,全面降低查台账的厚度、开会议的频次,陪检查的时间,让考核内容精准起来。
“改进”考核机制“亮成绩”,“持之以恒、严防反弹”,让基层“减”虚功增“实效”。干部考核不能一考了之,“上”与“下”的“后传”更要写好。要使考核真正为基层减负,各地各部门就要持续以精简优化考核为抓手,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坚决将基层重负“反弹回潮”的势头扼杀在萌芽状态。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检查、诊断作用,借考核之手为基层找准问题,“开方问诊”,从最深层中寻找问题产生根源,真正将产生形式主义的“病灶”连根拔除,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考核不仅考出好成绩,还能考出方向标。要注重考核结果运用,树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用人导向,在“能上”“真下”“能进”“真出”上推动动态循环,真正让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受尊重、有前途、得实惠,让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者受惩戒、有压力、“亮红牌”,对下者中影响期满、表现优秀的要大胆使用,真正实现“有为才有位、有位必须为、无为须让位”的用人导向。
减肥瘦身非一日之功,为基层减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以“钉钉子精神”一件接着一件改、一年接着一年减,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让基层减负“减”在实处。
(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委组织部张钰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