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6
今天和几位老师一起指导一位年轻的特岗教师模拟讲课,几点思考梳理一下。
十分钟的无生模拟讲课是现在多数教学比赛、选拔任用人才时最常用的方式。这自问自答表演式的课堂,考验着老师的专业综合素养的高低,比如目标设定是否合理、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教学语言是否凝炼等,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背后,考验也锤炼着教师日常的教学功底。
A老师年轻有活力,她试讲的是统编教材小语四上名篇《观潮》。八分钟的试讲,她设置了四个环节:导入;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梳理文章脉络;再读课文,品读第四段(潮来时)名句;总结布置作业。
听完后,我发现她对教材,对文本的解读不明晰、不深刻。我问她日常备课的思路,她的回答让我们了解了她日常对教材的忽视,也就是“教什么”不清楚,指向不明,这也是我们平时语文课堂上常见的问题。
1.教学内容正确
教学内容要依据“文本体式”确定,还要根据“学生学情”而慎重的选择。
想要教什么清清楚楚,教师必须首先深入解读文本,研读教材。拿到课文后,看这篇文章在整个学段的位置,其次是课标中此学段的要求是什么?具体到在哪一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是什么?
接着研究课后习题是什么,设计成学生能够集体参与的丰富、立体、语文味儿十足的活动,解决课后习题,从而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
合宜准确的教学内容最重要。就像《观潮》这一课是属于“自然之美”这一人文主题,聚焦围绕一个语文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2.教学环节合理。
教学环节就是组织学生学的活动,让学生的活动充分展开。学生活动的设计可以从课后习题中得到启示,或是借鉴。
开篇的导入,可以引用课后的资料袋引入,拉进师生距离。
初读环节,解决生字词后,可以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的脉络,学生洞悉了文章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三部分安排。
再读课文,聚焦第二段潮来前的景观描写。设置主问题,给予学生读书的方法,圈画重点词句,小结得出“平静”一词的感受,再训练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想象体会画面特点。
3.教学细节精致
如果能做到教的正确,学的扎实,最后再追求教学细节的精致,会让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总之,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