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是最纯粹的语言艺术。小说散文戏剧,语言只是桥梁,记住的是情节和人物。而诗歌是以语言的形式活跃在人们的心中,记住的也是语言本身。情感和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如果只学习译文,那就不能体现出诗歌之美。
读出情感情绪,冥想画面和形象,悟出情感和哲思。
诵读入诗情——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钱塘湖春行是八上第三单元课文,这个单元人文主题是山川之美,学习本单元可以获得美的感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本单元的学习要素是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文意境,感受山川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通过写西湖早春美景抒发作者对西湖风景的喜爱和赞美。尤其中间四句细致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之景,全诗结构严谨,衔接自然,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是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唐诗有初步学习,但缺乏深刻理解。不善于运用。因此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诗词知识的学习程度,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品味诗歌形象化的语言。体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来细致绘景的方法,以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所表达对西湖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诗歌欣赏的一般方法,体会诗句的含义。
2.难点:每读诗歌,想象诗歌画面体会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画面联想法,鉴赏品评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六,教学准备(写不写)
1.多媒体2.学生做好预习,查生字,搜集作者和背景。3.课前整理关于西湖和春天的诗。
七,教学过程
(一)对话导入
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走进诵读的世界。
(二)知人论世
幻灯片展示白居易唐穆宗时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任期间所游所写。
(三)初读诗歌知韵律
1.学生听示范。学习节奏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听完后尝试诵读。
2.学生诵读时进行方法指导。
节奏:本诗为七言律诗,节奏为223。
韵律:韵脚要读的响亮而稍长。
技巧:古诗文诵读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要处理好停顿,语速,重音和语气。
(四)再读诗歌知语言
1.再次朗读诗歌。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挑选喜欢的语言,并说理由。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师评或学生互评。
明确重点字词:初平,争暖树,浅草,渐欲。
(五)三读诗歌知情感
1.结合背景,让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来体会作者情感倾向。
明确此时通过写西湖早春美景,抒发作者游西湖的喜悦和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3.朗诵诗歌。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课文。明确朗读情感:活泼欣喜,朗诵语调:热情赞美。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诵读的方法。在品读中体会语言,学习情感。
(七)作业布置
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尝试进行配乐朗诵。
八,板书设计
西湖春景图
所行:孤山寺,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所见: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
所感:最爱,行不足。
对早春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