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书,大致看了前言和目录,一共有八讲内容,初步感觉,结构清楚,分类细致。比如八讲的标题如下:
1.在心灵的漫步中回味生活——谈教育随笔写作
2.在理性的表述中组建灵魂——谈教育论文写作
3.在“根雕”的行为中提升智慧——谈微型课题研究
4.在蓝图的谱写中实现突围——谈规划课题研究
5.在细节的品玩中体悟意义——谈课堂围观观察
6.在理论的生成中加速成长——谈教师的“实践性理论”及其生成
7.在主张的修炼中升华品格——谈教学主张问题
8.在潜心的阅读中开启征程——谈教师的教育阅读
句式如此工整,语言如此富有诗意的八个标题,让人很想走近教科研的圣地。
第一讲内容列举了李庾南老师的班主任工作的三个例子,其中“不能让流汗者流泪”特别让人有感触。李老师倾听弱势学生的委屈,通过合适的教育方法、形式给他们精神上的关注和支持,并且让学生对自己的无意过失进行反思,这些行为举止都点在了学生精神的痛处、行为的要处、思想的难处。记得自己当班主任的时候,也会碰到类似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可能对成绩好的学生,他们劳动能力就有所忽略,对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就会觉得他应该多劳动点,这样真的是会让流汗又流泪。
所以这个事例我觉得特别的有意义,真的是属于我们精神的痛处,行为的要处,思想的难处。如果我们把诸多此类的事情做好来,那么我们教师的工作就能够做的更好,教师的生活就可以说是非常值得过的。嗯。这篇教育叙事,冯卫东老师说不是仅仅对事情的叙事,还要转到事情的背后。要进行自我反思,琢磨研究的过程,所以它有一定的叙事研究味道,但更多的还是要有反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