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意见不容易,听意见更难 …… 我自己也经常被朋友批评,说听不了反对意见,老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好。前一段时间我读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村上说每次写完一部长篇小说之后,把书稿发给太太,太太提意见的时候他都很难接受,但无论怎么样,还是要努力让自己平心静气去听,因为无论意见正确与否,只有听得了反对意见、不同意见,才能让自己更快成长,并将作品打磨得更好。
在日常工作上,你一定会面对不同意见的场景,比如:
●运营人员写了一个用户运营活动方案,互相看看有没有坑,有没有资源,有没有更好的文案建议,有没有更好的活动奖品建议;
●产品经理抛出来一个新的产品想法,与市面上常规设计思路都不一样,也容易招来很多「板砖」;
●对于标准化程度更低的领域,比如我和大家谈论的写作,一篇新闻稿,应该体现什么,不该体现什么,这篇稿件的文笔好不好,使用的成语是不是准确,逻辑是不是严谨,谁都可以来谈几句;
●更比如说设计,能提意见的人就更多了……
我相信有些人也会困惑,为什么同事在和别人提意见的时候,提问的语气、语调,以及准确度都非常好,听的人连连点头,而自己提意见的时候,就会显得特别「愣」,比如刚讲了两句,对方眉头就皱了起来……
提意见是一个蛮复杂的过程,提意见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对错,而是为了将问题讨论清楚。提意见的目的,要么是为了对某个项目商讨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要么是就某个问题取得共识,或者有时候就是头脑风暴,需要征求想法。所以我们这节课的标题虽然叫「反对意见」,但「反对」不是提意见的目的。
接收意见的读者有可能是你的同事,也可能是老板,或者是合作伙伴。针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提意见的策略。
在提意见之前,注意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
1、提意见之前,多倾听对方的想法。
在沟通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情况是,A 还在说自己的看法,B 就插话说「你不对,应该是这样……」。在提意见之前,确保自己理解了对方。
2、如果发现问题,应尽早提意见。
不要等一个月或几个月后再讲。比如大家在讨论一个运营活动的过程中,你发现活动规则有漏洞,这个漏洞很有可能导致团队需要搭进去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后来活动上线,这个不好的结果发生了。你如果说一句「啊,我早就知道……」,对于已经发生的糟糕的结果于事无补,别人也不会念着你的好。如果一早提,很有可能避免很多损失。
3、仔细思考这是否是一个好意见。
有些人是直性子,听到不同意见会直接表达,但在直接表达之前,最好能「过一下脑子」,思考一下是否成熟;或者在提的时候,用商讨和探讨的方式提出来:「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咱们一起探讨一下,看看用这样的方式是不是也可以……」很多时候共识是激发出来的,当你把握不准的时候,就用探讨的方式提出来。
4、提前了解对方的沟通偏好。
彼得·德鲁克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年轻人如何管理自己?》。在这篇文章里,他描述了两种类型的人:
有一些人是读者型,有一些人是听者型。
在与对方沟通之前,你最好了解对方更偏好听,还是更偏好读。在德鲁克的文章里,他举了艾森豪威尔的例子来说明:
艾森豪威尔在担任欧盟最高统帅时,非常受媒体喜欢,不论记者提出什么问题,艾森豪威尔将军都能对答如流;当年非常崇拜他的这笔记者却开始抱怨说,他从不正面回答问题,总是答非所问,媒体嘲笑他回答问题的时候语无伦次,甚至糟蹋标准英语。
艾森豪威尔并不知道自己是读者型还是听者型。当他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他的助手会设法确保媒体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至少在记者招待会开始前半小时以书面形式提交。这样,艾森豪威尔就完全掌握了记者提出的问题。而当他就任总统时,他举行可以畅所欲言的记者招待会。可是,他甚至连记者们在问些什么都从来没听清楚过。
所以你在和对方提意见的时候,如果对方更习惯于读,你最好写给对方;如果对方更习惯于听,那你就别写,用说的方式和对方沟通。
5、提意见之前,要有一定的信任基础。双方要能建立起「对事不对人」的共同认知。
提意见一般是针对「问题」,而不是针对「对方个人」,很多人会把两件事情混为一谈。尤其是中国人,很多时候又很爱面子,听到负面意见的时候容易以为是针对自己。在外界的评价中,乔布斯是一个很专横、自以为是的人,但是乔布斯在和同事讨论问题的时候,尤其在第二次回归苹果之后,他很多时候能听得进去同事的意见,迪士尼的 CEO 罗伯特·艾格说:和他讨论问题的时候他总是能直言不讳,因为乔布斯能分得清提意见,并不是对他本人的不尊重。
在做好提意见的准备工作之后,如何提意见,也有很多要点需要注意:
1、考虑尝试用「三明治沟通法」。
所谓三明治沟通法,一开始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和认可对方有价值的部分——这部分也是你真心认可对方的地方;接下来提出你的反对意见和不同看法;最后,用积极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感谢。有一些人更喜欢听别人夸奖,提意见之前肯定要夸奖对方,会让对方更容易接受你接下来的意见。《发现心智模式》的作者张善疯和我分享过他在沟通中的原则:「放下面子,以直待人,先跟后带」,所谓的「先跟后带」,就是先认同对方你觉得认同的部分,再来表达你自己的不同意见。
2、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营造合适的氛围。
在前面的建议中,我提到「如果发现问题,应尽早提意见」,现在又说需要考虑时机、地点和氛围,这是因为沟通本身是很微妙的事情,大家千万不要「教条化」的去理解,它不是科学定律,任何时间、任何条件、任何场景都采用一样的方式去做,否则你会死得很惨。
有时候如果大家开始争论,或者沟通中带有情绪,先暂时中止讨论,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先暂时搁置,找更好的时机去沟通效果会更好。「第一时间」提出与「寻找合适的时机」提出,都分别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去选择更合适的策略。
3、解释意见背后的原因。
「意见」是观点,背后的思考和原因要尽可能解释给对方。这时候就要尽可能摆事实、讲道理、列数据。比如你们在讨论做一个用户促销,那如果你的方式可以用更少的钱获得更多的用户购买,你可以列出数字来证明你的方案更优秀,就比较容易让对方理解。而如果你只是从自己的感受泛泛而谈,对方接受的可能性就更低,因为对方缺少「判断的依据」。
4、不要尝试改变对方,不要强迫对方接受你的意见。
通常情况下,大家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被对方认同。你在提意见的时候,应该摆正姿态:提意见是我的事,听不听是你的事。这样双方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你也能把握一个比较好的沟通边界。如果你不想被别人改变,那你也不要尝试去改变别人。
5、不要使用负面语言,不要否定对方。
无论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不需要通过否定别人的方式来证明,尤其更不需要通过否定对方的方式来证明。这个问题我自己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也会犯,用否定别人的方式真的很不利于与别人沟通。
6、要相信对方有自己的判断力和鉴别力,也有留给对方时间去思考校正。
你提出的意见很有可能是你经过深思熟虑,长期思考的结果,对于意见接收, Ta 可能从没有这么思考过。如果对方一时之间没有接受,也很好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盲区和认知盲点,你发现了对方的思维盲区和认知盲点,但对方不一定意识到了。「让子弹飞一会儿」,结果自然会呈现。
7、如果意见很多,不必一次提完。
如果有很多意见,一次性全部抛出来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但这里也有例外。如果别人诚心希望寻求你的意见,可以考虑一次性提出。因为别人找你就是希望听你的意见,你不提反而是不够有诚意。
几个星期之前,有一位公司创始人邀请我去他们公司做一个分享,分享的话题是,我在和多个知识付费平台合作之后,为什么他们家课程推进最慢?我去分享的时候,说我就当这是来参加吐槽大会,他们是被吐槽的主嘉宾(主嘉宾是接受所有人吐槽的对象)。另外,我也强调自己的视角很主观,也有自己的片面之处,如果提得不对,还请多多担待。
写 PPT 的时候我还担心我「火力太猛」,要是人家听了不舒服怎么办。后来看到他们做了改进的行动计划,显然是把我的意见听了进去。如果别人诚心邀请你来提意见的时候,那你也本着为对方负责人的态度,说出你的意见。很庆幸,我也采取完全相信对方的方式,而不是怀疑对方是否真心诚意的态度,最后的结果对双方都是帮助:他提出的话题倒逼了我的思考,我思考的结果对他们产生了极大帮助。
最后,留一个今天的课后作业:你曾经做过的最好的一次提意见的经历,或者分享一次你觉得最糟糕的提意见的经历是什么?最好要把提意见的背景交待清楚,以方便大家理解。
谢谢大家,我是师北宸,下节课我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