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英高中两年,学习十分紧张,赵红英很努力,渐渐地她和尖子生在数理化上有了差距,后来她选了文科。虽然语文一直在班上领先,但是语文拉不开多大距离,地理历史那些,好像是所有女生的优势,英文似乎是城里女生的优势。数学一道大题就拉开了不少差距。赵红英在班上维持着一点点的优势地位,她一点都不敢松懈。老师说,学习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努力,别人进步了,等同于你退步了。她想起了物理课上的参照物。学物理,很遥远的事情了。
高考那年,先预考,预考后,班上就剩了一半多的人数。老师说,好消息,升学率比去年高了,今年招生近四十万,考生也是空前地多。当然这个升学率落实到各地,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地方十分之一都不到。总的来说,一年比一年好了,大家加油。
去年本省文科分数线快四百分,在全国排名靠前,估计今年会更高。赵红英心砰砰跳,第一次有沙场秋点兵的感觉,成败在此一举,夜不能寐。
赵红建中考预选被刷下了。他倒没什么难过的,班上一半人都刷下来了,考不上才正常。他已经看中了乡里的厂,那里几个小伙子上下班骑车,真的很拉风。回家跟父母说,他不想补习念书了想进厂。
那时候的厂也不好进,搞得像国营单位一样,要找人,还要带点小资进去。赵文斌不懂,说找人问问。
赵文斌有点难过,他一直希望儿子能考上学校,儿子才是老赵家的人,考上了光宗耀祖,还能让他夫妻俩沾光。女儿能考上他当然也高兴,可女儿最后都是人家的人。
赵红艳那年考初中,倒也考上了。赵红艳自己很开心,她父母似乎司空见惯,不惊不喜。学校这两年扩建了新教室,要求新生都带课桌椅去上课。
还要带桌椅去,凳子家里有,以前小学就是自家带凳子去的。桌子,家里都是方桌。要打张桌子,不大乐意。
赵红艳这个年龄,村里同龄的孩子不少,家家也较前富裕了些,至少他们自己这样觉得,能吃上干饭了,口袋也有几块几十块钱了。读书的也就多了些。
最重要的是村里出了个大学生,那个赵洪才考上了。赵洪才虽然没上县里中学,上了排名第二的高中,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还没考上。第三年大家都把他忘了的时候,他考上了,考上了一个他们都没听说过的地方的一所师范学院。
他成了赵墩人羡慕的对象。赵墩人觉得读书也是一条路,孩子多的,家里如果能出个读书的,那条路上就是拖家带口的一家子。
能上就上。
同村同龄的赵兰兰也考上了,两家一合计,赵兰兰家打桌子,因为她家还有小的可以继续用,赵红艳带个长条凳子就行了。
赵红英考了试回来,她父母和她屏息静气地等着消息。村里人问起,赵文斌和孙银花都说,红英说考的人太多题太难了。天天摇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