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里,提到几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1、我们有没有可能把外语用的比母语更好?
答案是可以。在多语言使用者中,会有一个主导语种,而决定主导语种的是使用频率。
2、为什么大多数人学不好?
因为我们从未相信自己能够学会、学好。十多年的英语学习,我们并未达到一个熟练的高度。究其原因,教学大纲的设置(6年学习3600个单词),让我们潜意识里认为,英语很难,我们很难学好。
3、为什么有些人却“轻松”学会了?
因为他们有机会看到身边的人,有人学会过,而且觉得这些学会的 人,水平也一般,这种可能是盲目的自信,破除了心里的魔咒,采取了行动。“我也行”是最现实最有效的动力。
4、学习语言,存在“关键期”吗?
不存在。我们大脑是“可塑”的,大脑的可塑性极强,并且一直存在着这种可塑性。一切来自外部的刺激(尤其是系统的训练)都会对我们的大脑产生影响,而大脑的结构和功能都会随之发生变化。语言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习得的。理论上,人和人都可以习得任何语言。
Edward Taub教授发明的“CI”疗法(百度)证明,大脑中并不是某一个区域只负责固定的功能。
大脑的神奇之处在于他可以利用其它未受损的部分从新习得受损部分的功能。大脑自始至终都是可塑的,甚至可以重组,即用选一个新的脑图完成原本受损的脑图完成的功能。并且,脑图之间存在相互竞争,越经常使用的区域,就越占有优势。
我们学习第二语言的难处在于,我们太习惯于母语,第二语言所使用的脑图要与已经形成强大势力的母语脑图竞争。很多教育学家提倡“浸泡式学习”,是有一定道理的,要求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的环境里,强迫学生只是用第二语言,禁止使用母语,进而刺激大脑加速构建新的脑图。
学习第二语言,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方法的得当,并加以时日,一定能学好。甚至第二语言也可能超越母语成为主导语言。
在学习这件事儿上,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并不一定保证真的能学好,但是反过来如果相信自己不肯能学好,那最终真的就不可能学好。这就是“自证预言”的作用。
5、要直接“用”英语,而不仅是“学”
我们总是假定,一个东西只有学好了才能用,所以我们要取得各种职业证书,资格证书,以内没有达到技能标准,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但是在英语使用上却不会。
用英语,不会伤害任何人,只有不断地用,才能真正地学,因为所有的技能习得,都是靠试错。很多人学而不用,原因在于害怕犯错,害怕因错误导致自卑和尴尬。知识的习得过程离不开试错,没有试错,就没有全面而真实的进步。所以,要知道,犯错是正常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6、英文真的有用吗?
大多人对英文有用的理解仅局限于考试,并不真的相信英语有用。英文对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吗?它的真正用处在哪儿?听说读写,还是译?
能够流利阅读英语,可以获得自由,自由阅读英文资料。而且英文科技文献数量组多,全面超越其他所有的语言。找到用英语的刚需,相信你会有动力的。
7、提高对自己的要求。
我们要尝试开始阅读长文,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个适应过程,专注于英语的功用:获取信息,交流......反正要多用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