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到埃里克两次参与减肥比赛,都大获成功,但是当回归家庭生活,很快又吃成了大胖子。
埃里克决心坚定意志顽强,既然已经减肥成功,为什么会大幅反弹呢?因为一旦回归正常生活,他便没有了教练和营养师的指导,没有健身房锻炼,没有了强力督促和反馈的环境,再强大的意志力也无法承受锻炼的痛苦和美食的诱惑,失败在所难免。
类似故事屡见不鲜。社会上那些总裁班、沟通课、亲子教育课等等,在课堂上学员们激情四射成就感爆棚,回到家里就偃旗息鼓,真正实现改变的有几个人?这样的经历我有好多次。参加过近十次各类培训,课堂上感觉不要太棒,回到家里不要太萎靡。
不知道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会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但是在《刻意练习》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导师指导+明确的目标+细分的计划+行动中的3F原则(专注、反馈和改进)。前两天书中讲减小“意向-行为差距”的章节,书里面没有讲请导师的办法。但是我认为首先考虑的原则是请教高人。经验丰富且负责的老师,是少走弯路的最大助力,实在找不到老师再考虑其他问题。
三年期我参加了时间管理的培训,收获不算大,但也不是一无所获。有所收获的最大原因是培训方组织同学们一起持续践行,加了微信群,每周开一次线上会议,偶尔在线下聚一聚。这个线上会议和践行群,提供了监督和反馈的环境,虽然效果远不如线下课,但长期的积累还是引发了一些改变。如果以后有机会经常在线下交流,那效果绝对更近一层。如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进步,那效果必定一天顶一个月。
可惜没那么多如果,理想的机缘可遇不可求。即使条件不具备,保持精进的努力也是必要的。日积月累,涓涓细流也可汇成江河。好比每天听樊登读书,即使一时看不到行为改变,心态也不会像往常一般灰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