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
齐景公问政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念楼读:
齐景公问孔子:“理想的政治社会秩序,应该是怎样的呢?”孔子答道:“君王就应该要像个君王,臣子就应该要像是臣子,父亲就应该要像个父亲,儿子就应该要像是儿子。”“讲得好啊,”齐景公听了以后道,“讲真的,如果做君王的不像君王,做臣子的不像臣子,做父亲的不像父亲,做儿子的不像儿子,国家即使再富足,我又怎么会有好日子过呢?”
俗人思:
君臣之礼我是不敢乱讲,但凡懂些名利场的道道也不至于人到中年一事无成。父子之仪可以讲讲自己的想法,毕竟写这些是为了女儿。
窃以为钟先生用了一个“像”来形容父子关系,似乎过分宽容,我觉得该用一个“是”字。如同郭德纲老师评判相声演员仅有两种“是干这个的”或“不是干这个的”。我觉得父子关系就该是父是父,子是子。装装样子像,演戏可以,生活中大可不必。何况父子关系已经到演的地步了还怎么父父子子?
不够现如今有公民权益,除非我发火否则父子的礼仪不多见,并非我一家如此,大抵是家家如此。
我也不好判断如今这一现象好坏,不过觉得这传统礼仪还是该有的。孩子还小,估计年长一些,经历多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会好一些。不求其多孝顺,明事理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