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12
今天阅读武志红老师的《为何家会伤人》第三章中《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心理学家徐浩渊博士曾经说,父母比孩子对学习更着急,父母的压力远超过教师,是孩子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父母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父母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的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了双倍的压力。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孩子设计人生,结果出于爱心教育孩子,最后却发展出束缚孩子成长的非爱行为。
徐博士忍着泪花讲了一个,每次必然让她流泪的真实故事。故事中的小刚把自己希望父母不那么辛苦的愿望投射到了父母身上,其实现实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是投射父母的心理需求,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而是期望孩子能去实现,孩子实现了,就像是自己也实现了一样。
一、转嫁方式
转嫁(一)有劲儿全往孩子身上使,“全陪妈妈”逼儿子成少白头
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对社会的变迁感到焦虑,觉得自己适应不了目前激烈的竞争,没有勇气提高自己,于是就暗暗地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名牌大学,在社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这样自己好像也有了成就感。
一篇名为《如此培优,令人心疼》中的全陪妈妈,她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提高孩子的能力,自己完全停止生成长了,自己焦虑,于是将自己的压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从这些父母的口中是满满的对孩子的爱,这是能让孩子感受到幸福的“真爱”吗?
转嫁(二)把“理想自我”强加给孩子,知识分子要求孩子更上一层楼
如果说第一种转嫁方式中父母停止成长,将提高竞争能力的压力,转嫁给了孩子,那么还有一些家长自己没有停止成长,孩子成了他证明自己的工具,而不是独立成长的另外一个人,他们对孩子的更高要求是高于“现实自我”的“理想自我”。
案例中,妈妈的诉苦我也起有切身的体会,我也听过很多的讲座,看过一些类似家庭教育的书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我觉得想到只是做到的前提,要真正做到需要时刻的反思自己,成长自己。
著名教育家徐国静认为,这些父母其实都在不自觉中,把自己当成债主,甚至逼孩子还债,从而占到了孩子的对立面上,亲情关系也变得像债主和债务人般紧张,这样的家庭环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转嫁(三)孩子是实现目标的对象,教育学家的“完美教育”逼孩子自杀
高知家庭的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实现目标的对象或工具。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有他自己的心理需求和人格案例中的两个教育学教授和那些全陪妈妈一样,他们都忘记了这一点,而是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
转嫁(四)通过打孩子宣泄情绪,“打是亲,骂是爱”的潜意识并不伟大
案例中揍孩子的虎爸,满足自己虚荣心给孩子买昂贵耐克鞋的小龙父亲,通过自残将暴力转向自己惩治孩子的重庆张先生,他们满嘴是爱,却面目狰狞。
扪心自问,我不也曾用否定甚至刻薄的语言伤害过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吗?不管是有意抑或无意,我们终没有逃脱传统的束缚、环境的浸染。是时候该觉醒了,痛苦的孩子,无助的家长,不要总活在未来的焦虑里,过去的遗憾中,当下,就请拥抱彼此吧!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因为自己错误的教育观念而让孩子的未来一片灰暗。虽然放下面子很难,但我们的孩子总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容,只要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无论我们曾经怎样伤害过他们,一句道歉,尝试改变,亲子的世界便可春暖花开!彼此相爱,何苦要互相伤害呢?每个孩子们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被肯定的渴望!
二、为何父母转嫁焦虑会成功
第一是个人原因。父母担心自己跟不上社会的步伐,担心被社会淘汰,但是自己又不愿意走出舒适区,自己缺乏成长的空间,于是就将全部的心力成长的压力放到了孩子的身上。
第二是社会原因。在社会的确缺乏保障,严重加深了父母的焦虑。李振西老师曾经说过,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是父母。父母先去改变,才能够改变孩子,影响孩子。盲目的要求孩子出人头地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优班,好像成绩升学是孩子人生的唯一的出路。这也是造成孩子厌学、厌世的原因。
【孩子很在乎父母的情绪】孩子们在乎的不是学习,而是爱。亲子关系的核心是爱,孩子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父母只考虑他们的生存,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成绩与爱不是画等号的。
【孩子的学习乐趣被转嫁】第一加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父母的唠叨只会让孩子承受双倍或者是三倍的压力。第二侵犯了孩子的个人空间。当孩子在父母严密监视下长大时,他们成人以后就容易依赖别人,要么就是控制别人,因为父母不尊重它的空间,他们也学不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空间。第三令孩子形成外在的评价系统。有内在评价系统的孩子会享受到学习本身的乐趣,这成了激励他努力学习的最大动机,而被外在评价系统控制的孩子,整日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做事情不是为了自己内心的需要,而是为了得到别人好的评价,他们的学习会过于在乎别人的赞誉,会过于在乎考试成绩也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三、改变之道:与孩子一起成长
(一)给孩子空间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不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就能够学会自己做决定,就能够学会果断和思考,就能够发展出完整的独立人格。
(二)自我成长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问题了,必然能够从家长的身上找到相关的原因,要想孩子得到改变,整个家庭系统都应该发生改变。
如果父母自己在成长,就不容易对适应社会产生恐惧和过分的焦虑,而如果父母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成长,也就不会动辄干涉孩的成长。
不需要去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塑造孩子,而是给予孩子爱的土壤,给孩子安全的空间,相信他们的力量,能够迎接自己人生中的风雨。
(三)进化爱的方式
新时代的父母应该进化爱的方式,从以前只关注物质的方式中脱离出来,应该更多地关注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所以,为人父母,爱,请纯粹爱,无条件地智慧爱!为人师,请多些对孩子们的肯定,少些对孩子们的伤害!与其身披荆棘的互相伤害,不如做孩子的太阳,永远给他们,也给自己些许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