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按理该开好几场小班会,一天之内三件事值得说说。第一件事是关于学习。追随级长步伐,最近班级正在轰轰烈烈开展学风建设,我们班的问题主要是不踏实,爱钻空子的懒蛋有一批。抓了一周,每天都严格核查作业上交和质量;对于待优生,我也跟科任老师保持紧密联系和配合状态,课后延时不延时服务的对我们根本没影响,每天都辅导到六点多才下班,整体好了非常多。但是,光靠老师抓,我看来是教育下策,因为你还是会不断发现有那么几个能偷懒还是要偷,听默写正确率还是没达到正常水平。晚上和英语老师深度沟通后,觉得很有必要准备一节学习类的班会才行,从思想上再做一次形而上的引领,激发内驱力,当下随手把教案都整好了。
二是关于责任心的问题,班里俩篮球队的孩子要打区赛,教练是用心良苦与班主任老师都逐一沟通了最近的训练强度,区赛重要,请老师多多鼓励支持孩子。考虑到孩子也不容易,作业缺漏,给予底线范围内的宽容,为了帮他们避免惩罚耽误比赛,对这两个孩子出现的作业问题我都会一早就提醒,再三的提醒,提醒他们互相提醒,提醒组员提醒他们.......但是老师的用心,真架不住俩孩子责任心严重缺失,这天要比赛,背书、作业,他们却一样都没补完。到了最后一节课下课,也不来与我说明,甚至连招呼不打一声,背着书包当着我的面就出教室。看着教练发给我的请批准提前离班的短信,和他们的行为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这样下去,比赛打完了,如此糟糕的习惯又该从何改起?
同一天又出了一个小插曲,有一个小组背书没背过关,留下来背,我说五点到了还没背好你们就要换值日生来值日了,不能让人家一直等你们。说完我去开会了。结果这个值日组组长可就抓到空子,来回骚扰人家背书,希望拖延时间,最后果然到了五点,孩子找不到我背不成书,值日组长拍拍屁股就走了。只不过,让我有些意外的是,这个背书的小组和值日组剩下的三个组员都没有走,而是携手共同完成了值日。直到我开完会,才来表达了不满。
三件事情,样样都值得及时教育,但是吧,我周六只有两个课时,还要完成上课任务和母亲节班会,一个头三个大,怎么办。
鉴于马上要单元测,课时耽误不起,还是先备课。没想到在备《金色鱼钩》时,内心非常受触动,深挖文本价值时,我突然发现完全可以通过这篇文章,把历史和孩子们的现实链接起来,把文本和我当下亟需解决的班级关于学习、关于责任和担当缺失问题链接起来。
上完文本内容后,我先抛出了一个思辨性的问题:“金色的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孩子们讨论后总结道:鱼钩已经染上了红锈,并不是金色的。但是,它记录着长征的故事,传承着长征的精神,象征着以老班长为代表的共产党员身上宝贵的品质:责任感、担当将会闪闪发光,代代传承。
孩子说得多好,我接着出示了习主席的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引出了华为研制芯片的故事和科技强国的中国梦、引出了疫情下的逆行者、边疆的守卫战士.......我抛出开放性的问题:二万五千里长征已成历史,你认为我们这一代的长征路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孩子们的思考非常有深度,联系疫情对全球的影响、美国对我们经济打压新闻的思考、国泰民安的不易,他们认为,我们先应该从小事做起,把书读好,作业写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才能在未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才能不辜负革命先辈的付出,才能让国家在国际有地位有尊严,才能实现中国梦。
讨论至此,我想,我已经从另一个角度和高度,让他们完成了一次关于学习重要性和责任担当的自我教育。
继续顺着孩子的话,我讲了昨天值日发生的事。组长都跑了,老师又不在,请同学们说说心里话,如果你是组员,如果你是留下来背书的组,你会完成值日吗。几个孩子举手,都坦诚的说自己不会,没人监督,也没人划定责任,时间不早了,肯定想早点回家。对此,我表示理解,人都是倾向做舒服的事情,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我告诉孩子们,偏偏昨天这些剩下来的同学,一个都没有走。请大家谈谈看法,这时,同学们毫不犹豫地说道,他们很有责任感,我们应该做这样的人,班级才会更好,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说罢,全班为他们热烈鼓掌。
是啊,这就是红色经典故事传承的意义,一代又一代革命党员,把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密码在这些故事中传承下去,正是因为其中勇于担责,甘愿牺牲的家国精神,中国才能有今天。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国家的未来,我们在做人做事时,是不是也应该带着一份民族精神去做选择呢。
最后,我们齐读了习主席的话:“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掷地有声的齐诵中,结束了这一节课。
昨天,其实轮到的值日组也算太靠谱,但是他们无需提醒非常好的完成了。两个篮球队的孩子我也没单独谈话,但是这一整天,他们都非常主动把该交的,该背的逐一完成。《星教师 单元整体教学》一书中提到:真实性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的高通路学习迁移能力,即不断形成具体与抽象之间交错复杂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迁移到高度不相似的现实情景中。我想,当学生能够把课文中的精神品质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这一课,也成功顶了三节班会课的作用。
说实话,上学期开始钻研教育叙事的时候,看班主任专业书籍偏多,而且比赛学了很多东西需要尽快输出,刚比完赛课又落下很多一直在赶课,总之没能深入的备课。当我没有备好课上讲台,这节课上的平平无奇的时候,于我内心真是一种折磨。虽然知识点都落实了,但并不享受。我非常警惕一种声音,就是你好好钻研班主任工作就行,甚至为了德育任务哪怕耽误一点教学教研也没关系。所以我在努力找寻一个教学和教育的平衡点,在这一点上,于漪老师的书也给了我极大的精神和行动上的指引。
我想,语文老师的身份决定了我从事育人工作的时候,天然没办法和我的课程切割开。我们的语文书文本,既有其实用价值,文学价值,更有其值得传承的精神价值,其所指向的核心素养,不仅在学会学习这一块,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健康生活、人文底蕴、实践创新,面面都有。我们常说故事育人,每天的语文课孩子不都在听故事吗,对我来说,还有比用好文本资源更高效直接的德育途径吗。
我想,养成深挖文本价值的能力,用好课堂40分钟,立德树人,筑梦树魂,正是我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要努力去走好的长征路。
附:学生作品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