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可以被扭曲的。对于一件事,我们只会记住其中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因素,剩余的细节则由自己填补。
——《认知天性》听后感
四、重新打造自己的认知模型
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心智模型,同时把这种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使它最后能够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本能操作,能够做到这些,才算学会了一门知识,或者掌握了某项技能。
这就是通俗所说的,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过程,就是打造“心智模型”的过程。
1.觉察大脑中“系统一”自动的作用
在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的过程中,大脑有时会做出一些干扰。比如,“元认知”,。
除此之外,也不要忽略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到的“系统一”。系统二是有意识的,参与逻辑和理性的分析;而系统一是无意识的、直觉式的,而且是瞬发式的,它会调用我们的感觉与记忆,在一瞬间评估形势。
2.学习时要避免“记忆扭曲”
记忆是可以被扭曲的。对于一件事,我们只会记住其中对自己情感影响最大的因素,剩余的细节则由自己填补。暗示以及来自其他事件的干扰,都可以歪曲我们的记忆。
3.用实践和测验评估自己
大脑中的系统一与元认知会干扰我们对自己认知水平的判断,所以评估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实践和测验。测验(考试)就是最好的自我检索方式。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和有经验的人一同工作,和专长互补的人组成团队,这些都可以帮你校准自己对已知与未知的感觉。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却非常重要,日常练习要尽量模拟真实环境。
4.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技巧”
比如,记忆宫殿、规律联想、把知识编成熟悉的歌曲等等。
5.正确认识智商和智商测试
目前科学的智商分类有三种:
1)分析型。它指读书、学习以及应对考试的能力;
2)创新型。它掌管一个人的创新及创造能力;
3)实践型。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动手能力。
智商是会变的。动态检测(测试完你的智商结构后,告诉你哪些指标还可以进步,甚至告诉你进步的方法)优于静态检测(只给出一个智商的固定值)。
五、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虽然大脑的构造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但神经网络的精细结构可以由经验来塑造。大脑在不断的学习中会变化,即便是同卵双胞胎的认知能力也会有差别。毋庸质疑,终身学习对大脑有益。越学习,大脑会越聪明。
智商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据科学统计,影响学习的因素包含着性格、求知欲、家庭条件等等。
如何“放大”我们的智力?书中给出了三条中肯的意见。
第一,抱有“成长心态”。不给自己的学习设限,多去撕开自己好奇心的缺口,汲取多角度宽领域的知识。
第二,是否有执行力,这比技巧更重要。
第三,像专家一样思考。自律、严谨、加强自我磨炼,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专家”为目标去学习某项技能或某门知识,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我最喜欢的是书末给出的三大锦囊:
1.给职场人的策略:
多做检索和反思,思考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会更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做到投入其中,如果“心流”体验很多,这会有助于你对自己的专业产生独特的理解和领悟。
2.给学生的策略:
第一,要练习从记忆中检索新知识,不要总是一遍一遍地重复阅读,要多用回忆来挑战自己;
第二,有间隔地安排检索练习,学习某些知识后,过一段时间再做测试,给出一定的间隔;
第三,穿插安排不同类型的问题,比如各项科目穿插着学习。
3.给教师的策略:
在教会学生学习的时候,第一个要做的事是解释学习的过程,要让孩子知道记忆是如何留在大脑中的;
要教会孩子如何学习,把学习的方法告诉孩子,而不是只教授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多创造“合意困难”,同时还要保证教学的透明度。让学生理解你的教学意图,清楚自己的学习进度,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一本需要一读再读、读后实践、实践后再读的好书,深信按照这本专著所教导的方法去学习,一定能够重建我们学习的“心智模型”,加速我们的成长,实现人生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