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vs购物欲

有一段时间,看了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一书后,下定决心要践行这个原则,精简自己的物品和欲望,过上一种简单空盈的生活。

但是,看着卧室的满目狼藉,很明显地,我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懒惰,没恒心,抠门不舍得扔东西等等,但是,我明白,直接原因是购物欲的膨胀。

大学时期我是几乎没有任何购物欲的,虽然家里会给生活费,学校也有奖学金,但我大部分都花在了一日三餐上,而且吃的都是平均十几块的普通食物,所以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一千,我的大学是2015-2019年上的,物价不算低了,所以当时的我几乎可以算得上节俭。

上了研究生开始,事情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学校会发工资了,每月2000+,虽然不算多,但对于“穷惯了”的我来说,无疑是绰绰有余。我开始变得“大方”,缺啥就买啥,有时候在商场看到昂贵的衣服,虽然有些迟疑,但被店员和身边的同学劝说几句,就乖乖掏了钱包。

还有就是购物方式的进化。线下购物需要出门,需要试穿,而网上购物,就更加便捷了。一开始只有淘宝和京东的时候,我购物的模式还是看到某些好看的衣服,在网上搜一搜同款,货比三家之后才下单。自从有了抖音直播,事情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直播这种带货方式,冲击力太强了,而且主播和商家采用了饥饿营销等方式,让你觉得这次不买就买不到了,在冲动的情绪下疯狂下单。而且,有的主播还采取了扣号抢购的方式,明明是你花钱了,但是你还有“好不容易抢到了”的兴奋感,在这种情绪的推动下,购物自然更加频繁。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免密支付,指纹支付等付款方式,更是雪上加霜,让你对金钱愈发没有概念,让你掏钱掏的愈发畅通无阻,所以,商家赢了,我们输了。

有人说,也不算输,至少我们花钱买到了东西,买到了开心。但是现实是,至少于我个人而言,我拥有的大大超过了我所需要的,可能在得到新衣服新首饰的那一刻是开心的,但是当整理和清洗的时候,当看到柜子都塞不下的时候,悔恨就油然而生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疯狂购物的行为,与“断舍离”的初衷背道而驰,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产生了如此大的分歧,这种撕裂感在清醒的时候会刺痛我,让我怀疑自己,让我产生一种“烂泥扶不上墙”的自卑感。

暑假的时候回了趟老家,爷爷奶奶仿佛活着上个世纪,用的锅碗瓢盆都有着十几年的历史了。爷爷的背心洗的都变形了还在穿,奶奶做饭汗流浃背,想给她买个电风扇她频频拒绝说浪费钱。爷爷坚持用竹篾编菜篮,然后辛辛苦苦挑到街上卖,一问,一个才二三十块,我买衣服买的那么轻松,几百上千块钱说掏就掏,而菜篮的编制,需要砍竹子,劈竹子,打磨,手编,这个过程中手磨的多疼?付出了多少力气? 流下了多少汗水?看着爷爷粗糙的双手,我感觉心在隐隐作痛。我想起我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日子,一年级上绘画班需要买蜡笔,奶奶给我买了一盒,我用到了初中毕业。为什么如此珍惜? 因为我知道奶奶卖菜蹲一上午汗流浃背才卖个二三十块,而蜡笔一盒就要十几块,所以我用得很仔细。虽然那时候我的东西都不如别人,衣服很土,书包很破,头发很短,但是,好像那时候的我最快乐,最无欲无求。

成长的过程,有时候会丢掉一些东西,就想断舍离里面,丢掉那些用不着的物品,但是我想,儿时那些珍贵的品格,朴素的情感,是永远不能丢掉的,也只有它们,能够与内心的欲望抗衡,帮助我找回自己!

奶奶在菜园里发现的鸟窝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