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经过时间”,你踩雷了吗?
❤️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1.数格子法,(这是在桌面上从一个数字的那个数字经过几分几秒的另一种变形,只是加上了具体的生活情境,所以在秒的认识中,特别是在钟面上演示,从一个刻度到另一个刻度,中间走了多少秒?在这样浪漫感知的学习中,一定要让孩子深切的体会到,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从一个数字到另一个数字,经过了几大格就是几个5,最后要注意带上对应的时间单位分或秒)是孩子在浪漫感知阶段最常用的方法。
2.画图法:在课堂上孩子们第一次听说出发时刻、到达时刻、经过时间这样的名词,不理解很正常,如果为了做题而做题,我们是真的可以把这个数量关系直接让孩子们套用上,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但作为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要让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我们就需要让孩子感知理解为什么叫出发时刻、经过时间?这个抽象的数学名词怎么把它具象化?我觉得画图法就是不错的选择,把钟面展开形成数轴的样子,左边就是我们的出发时刻,右边就是我们的到达时刻。这中间经历的这一段就是我们的经过时间,从而让孩子理解经过时间指的是一段时间,而出发和到达时刻,指的是一个时间点,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孩子更直观的区分时刻与时间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中的提示,标出具体的时间刻度,以5分为一个刻度单位,孩子们还是可以顺水推舟,顺理成章地从左往右推算出走了几个5分钟,最后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得最终的答案,我觉得这种方法不但让孩子直观形象的区分的时间与时刻,而且更让孩子们明白经过时间是一个时间段比起来计算法,它更加的丰富、有血有肉。
3,计算法:计算法:计算法可以理解为精确阶段,是孩子在具体情境中透过现象寻找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并且能利用计算的方式来解答数学问。
途中,这种提升方法是孩子们最喜欢用的方法,因为他简洁省事,但我在课堂上却没有偏爱于他,甚至冷落了他。我的板书是这样的:
7时55分—7时30分=25分
没有提倡孩子用电子计时法来进行列式计算,原因有两点,:当遇到不同时段,求经过时间的问题是孩子们特别容易混淆,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提前规范书写方式,第二个原因是这样书写起来,我们在读算式的时候更加的方便和清晰,同时也是尊从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吧!
总之,想要准确的求经过时间,首先让孩子们浪漫的感知经过时间是一段时间,理解经过时间,到达时刻、出发时刻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接着可以独立的列式计算也可称为精确阶段,除了能够求出经过时间,当然也要会举一反三的求出到达时刻或出发时刻(这种情况今天还没有涉及到明天会讲到),最后利用学到的数量关系喝啊,多远表征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我会给孩子们一张车票,让他们帮我计算一下,从上车到到站,我的火车经过了多长时间?这样既帮助老师解决的问题,又让他们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