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第81~82页读后感 从算珠到数字: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十进制教学启示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每当我翻开教材中"认识万以内数"的章节,总会想起教室后排那架落满粉笔灰的木制算盘。这些看似简单的珠子,承载着人类文明跨越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在带领孩子们认识数位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十进制自然数系统的诞生史,正是一部生动的数学启蒙教科书。

一、从"结绳记事"到"数位启蒙"

在给侄女讲解"10个一是十"的概念时,我用了两个纸杯做了个数位筒。当一根一根数够10的时候,就捆成一捆放进十位筒里,侄女一眼就能明白"这是十位",表示1个十,联想起甲骨文里的"十"字——那根贯穿的竖线,不正像孩子们手中的串珠线(10个串一个手链串)吗?这种跨越时空的认知共鸣,让抽象的数位概念变得触手可及。

以前教"千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带孩子们观察教室的瓷砖墙。当发现每10块瓷砖组成一个大方格,每10个大方格构成一面墙时,有个学生突然举手:"老师,这就像我们学的'10个一百是一千'!"这个瞬间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实物排列,正是祖先发明十进制的灵感源泉。

二、"空位"带来的数学革命

在教"中间有0的数"时,我设计了一个"数字魔法屋"游戏:用不同颜色的卡片代表个位、十位、百位,让孩子们通过摆放卡片创造数字。当明明想表示"三百零五"却发现十位没有卡片时,他灵机一动用白纸剪出"0"贴上。这个小插曲让我想起敦煌文献中的"空格记数法"——原来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与古代数学家的探索如此相似。

另一个难忘的案例是教"万以内数的读写"。我让孩子们用算珠表示"2003",当他们发现需要在千位拨2颗珠,个位拨3颗珠,中间两位空档时,突然有孩子问:"老师,这两个空位是不是就像古代的'零'?"这个问题让我惊喜,于是顺势引入了印度-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在带领孩子们制作"数位进阶图"时,我特意用不同颜色标注了"十、百、千"的位置。当看到有学生在"万"的位置画上一颗闪耀的星星,我深受触动——这不正是人类对数位认知不断突破的缩影吗?从甲骨文的"万"字到现代的"亿"级单位,每一次数位的扩展,都伴随着文明的跃升。

如今,我的教具箱里既有古老的算盘,也有电子计数器。教学十进制计数法的时候,我总会适时讲述那些创造数字的故事。正如拉普拉斯所说:"用十个符号表示一切数,这是人类最珍贵的发明。"而我,正见证着新一代的小数学家们,在认识十进制的过程中,完成属于他们的思维跨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