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旨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它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追求,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加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项目实施中,要做好区域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构建,让教师在活动参与中获得专业成长,让教研为改革提供最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一、深度学习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在素养导向学习目标的引领下,聚焦引领性学习主题,展开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与活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会学科基本思想,建构知识结构,理解并评判学习内容与过程,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有扎实学识基础、又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合作、有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创造美好未来的社会实践的主人。
所以,“深度学习”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亲身经历知识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形成丰富的内心体验; 强调着眼于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向学生提供具有典型意 义的例证和学习材料;强调对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帮助学生 全面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强调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具有真实 情境的活动,提供解决真实问题的机会,促进知识的实践转 化和综合应用;强调正确的价值立场与价值判断,关注教学 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理解、反思所学习的内容与过程,进 而形成积极的社会性情感、态度与责任感。
二、深度学习的项目定位
静态而言,教学是由教师、学生和课程等核心要素联结起来的一个系统。当我们静态描述教学系统时,教师、学生、课程三者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三者关系又是动态变化且较为复杂的。古今中外的教学之法都是在研究调整教师、学生、课程三个教学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其中,教师具有很强的主动权和主导性,教师看待学生和处理课程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决定着教学活动的走向和基本形态。教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课程的本质属性和特点以及学生在学习相应课程时的一般规律,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协调好三者关系。
好的教学之法既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深度学习”项目既从学生立场出发,直指学生有深度、有意义的学习,又从教师角度切入,引导教师在对教学做系统思考和相应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形成有个性的教学活动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最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所以,“深度学习”项目不主张为教师提供一个现成的、固定的教学之法或教学模式,而是定位于让教师掌握思考教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搭建探索教学的“脚手架”,使其学会理解教学、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通过自己或与伙伴合作,运用现有的或新进的知识积累研究解决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并通过不断改进达成教学的更优状态。
三、深度学习“深”在哪里?
第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追求。
第三,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加工。
第四,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