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谈到要教表达,所以定的目标是让学生根据玲玲三个情绪变化的词,来讲故事。
如果直接出示这个题目有些难度,于是,我想着层层递进式提问,引导孩子最后达到这个层次,以使水到渠成。
考虑到二年级学生,对情绪变化,应该不太明白,所以,我想着降低难度,不让他们直接去文章找,而是出示带有情绪这三个词语的三句话,情绪变化就是心情的变化,让他们找出来表示心情的词语。这样的问题设计应该是属于"最近发展区 ",要让孩子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
我想如果从三段文章中,提取出三句话,让学生从三句话中找出三个词语应该属于难度适中。这三句话是: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得《我家的一角》这幅画。
第二句是:啪的一声,画笔掉在画上,不信心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第三句话:整幅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
要提取的三个词是:得意、伤心、满意。
三个词找到后才能进一步分析词语,指导朗读。因为二年级学生朗读教学是个重点,要坚持不懈的训练。要让他们学会创设情景,进去角色去朗读,这样他们才能充分体会到文中人物的心情。指导朗读时要找出关键词,要从每句话中挑取关键词帮助理解课文,以第一句举例来说,比如"端详"一词,第一步猜一猜:让学生理解体会"端详"的意思,字典解释为:1.详情。2.端庄安详。3.仔细地看。我是直接告诉孩子这个词的意思,还是让他们从三种解释当中选一个呢?如果提个问题自问自答,倒是没什么意义。如果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猜,也太难为学生了。所以,我觉得如果让他们选可能会多花费两分钟时间,但是很有意义。毕竟结合语境,推测词语的意思,这也是语文课的一个训练点。
第二步演一演:让学生做动作来表示端详。让孩子参与获得愉悦的体验,也可以强化这个词的理解。
第三步想一想: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玲玲此刻会想些什么呢?其实,这个环节是我最期待的,学生会怎么说呢?可能是玲玲想:比赛现场人一定很多吧,我的画画得这么棒,大家应该会喜欢吧。也可能是:我的画会不会得奖呢?还可能是:我画的画真漂亮,但愿得个一等奖,这样该多好啊。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时,我该如何进一步引导呢?这时设置几个前瞻性问题:玲玲拿着这幅画要干嘛去呢,所以,她会想什么呢?玲玲对自己的画有信心吗?如果有,她觉得自己的画会得奖吗?她对自己有什么样的期待呢?如果得奖,她会怎么做?如果不得奖,她又会如何?我想预设几个问题,学生在课堂追问下,应该会有精彩的生成。
要想有精彩的生成,要想追问的合适,教师要先要学会倾听。日本学者佐藤学说话:教室里的倾听,包括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解,也包括教师倾听学生的回答,同样还有学生间的相互倾听。建设倾听的教室,也是我今年二年级教学的一个重大挑战。
第四步读一读,让学生带着得意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在这幅画下面写上"得意"一词。
前面的三步其实,都是为了第四步地朗读在铺垫。学生能读什么样呢,拭目以待。
第二句话设计体会"啪"的意思,声音是什么样的?老师亲自示范画笔掉在桌子上的声音,创设情景来感受"啪"的声音是短而有力,所以,指导朗读此句的时要读得短而快。其次伤心一词给学生提示要读到位,要把自己当成是玲玲,要读得舒缓、声音低沉,流泪地感觉,入情入境才能读好这句话。在这幅图下面写上"伤心"一词。
第三句话抓住整幅画看上去更好了,提问:哪里更好了,为什么更好了呢?学生答,有个小花狗。再追问:这只小花狗是什么样的,让这幅画更怎样了呢?接下来,让学生称赞玲玲,进一步体会满意一词,读好"玲玲满意地笑了"一句。这时在这幅图下写上"满意"一词。
让学生用"得意、伤心、满意"三个词,简单讲述文中的故事。
第一课时少不了指导生字书写,选二个字"奖"上下都可以写得扁一点才好看。"及"注意笔顺,先写撇后写横折折撇。
孩子们,刚才课文你们读得玲玲很满意,那你们写得字也要让玲玲满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