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阴醉清风 汪曾祺《人生如戏,我投入的却是真情》读后感
近来,读到汪曾祺一组有关西南联大的文章:《西南联大中文系》《七载云烟》《新校舍》《泡茶馆》,对那因为日寇侵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不得不迁徙,组成一所大学,简称“西南联大”,有了新的认知。
这是非常简陋的一所大学。校门用木板钉成的,不用油漆,露着白茬。门楣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生宿舍,土墙,草顶,窗户墙上留方洞,插几根树棍,没有玻璃,没糊纸张。一宿舍住四十个人。教授学生,衣衫褴褛,但却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
这么个地方,八年的时间,却人才济济。有专门研究联大校史的国内外学者说,这里八年出的各类有贡献卓著的人才,是后来三十多年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所培养出的杰出人才的总和。有学者得出的一个原因是两个字:自由。
教授上课各有特点。有的严谨如朱自清等,有的慷慨激昂如闻一多等,有的上课资料很多,有的根本不拿教案,有的老师很严格,有的交一篇文章即可,有的学生上课很认真,有的成天泡图书馆吊儿郎当……但一座战时的,临时性的大学,“却是一个产生天才,影响深远,可以彪炳于世界大学之林,与牛津、哈佛、耶鲁平列而无愧色的……奇迹一样的,空前绝后的大学。”(汪曾祺文章《七载云烟》摘录)
作者说,学生接受了民主思想,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为学为人开放,新鲜活泼。如云如水,水流云在。
联想到老子无为而治的学说,莫非,这联大的成就也有这方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