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若想真正助力孩子的成长,就需要成为一位赋能型父母。赋能型父母,懂得用积极的方式去引导、陪伴和影响孩子,让他们在充满爱与支持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以下这六个方面,便是赋能型父母的必备素养。
一、积极的对话积极的对话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基石。当孩子放学回家,兴高采烈地分享学校里的趣事时,父母要停下手中的事情,专注地倾听,用眼神和微笑给予回应。比如孩子说:“今天在学校画画比赛,我得了第一名呢!”父母可以这样回应:“哇,宝贝,你太厉害了!能和妈妈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吗?是怎么想到这个创意的呀?”通过这样的对话,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注和认可,还能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当孩子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积极的对话同样重要。例如孩子沮丧地说:“这次数学考试没考好,好多题都不会。”父母不要立刻批评指责,而是温和地说:“宝贝,一次考试没考好没关系的。我们来看看是哪部分知识没掌握好吗?说不定这是一次让我们发现不足的好机会呢。”这种积极的对话方式,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看待问题的态度,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
二、经常夸赞孩子夸赞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能够让孩子建立自信,激发潜能。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美。当孩子主动帮忙做家务,哪怕只是简单地收拾了自己的玩具,父母也要真诚地说:“宝贝,你真棒!这么小就知道帮妈妈做事情了,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对于孩子在学习上的努力和进步,更不能吝啬夸赞之词。比如孩子经过努力,终于解开了一道难题,父母可以说:“宝贝,你太聪明啦!遇到这么难的题都没有放弃,通过自己的思考把它解出来了,这种坚持和努力的精神值得表扬。”经常得到夸赞的孩子,会更加自信和积极,愿意去尝试新事物,挑战自我。
三、高质量的陪伴高质量的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剂。所谓高质量的陪伴,不是简单地坐在孩子身边,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的互动中。比如陪孩子一起阅读绘本,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书中的故事、角色和道理,引导孩子思考和想象;陪孩子玩游戏时,要放下手机,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和孩子一起欢笑、竞争,培养亲子间的感情和合作精神。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引导。如果孩子喜欢绘画,父母可以带孩子去看画展,参观美术馆,拓宽他们的视野;如果孩子对科学感兴趣,就一起做简单的科学实验,探索自然的奥秘。高质量的陪伴,能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能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幸福,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性格。在家庭中,父母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和冲突。即使有不同意见,也可以通过平和的方式沟通解决。同时,家庭成员之间要多交流、多互动,共同参与家庭活动,如一起做饭、看电影、外出旅游等,让家庭充满欢声笑语。另外,家庭环境的布置也很重要。一个整洁、舒适、富有文化气息的家,能给孩子带来美的享受和积极的熏陶。可以在房间里摆放一些书籍、绿植和孩子的手工作品,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艺术氛围。
五、以身作则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比如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能言而无信。在学习和工作上,父母也要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父母整天沉迷于手机、电视,却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孩子是很难听从的。只有父母自己做到了,孩子才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觉地向父母学习。
六、善于表达爱爱是教育的灵魂,父母要善于向孩子表达爱,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爱的表达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我爱你”,还包括身体语言和实际行动。每天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在他们出门前轻轻拍拍肩膀,说一句“宝贝,加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都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父母要把孩子拥入怀中,轻轻地抚摸他们的后背,给予他们安慰和鼓励。同时,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当孩子犯错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要先表达对他们的爱和关心,然后再耐心地引导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做一位父母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通过积极的对话、经常夸赞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身作则以及善于表达爱,我们能够为孩子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帮助他们成为自信、独立、有责任感的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成为一位赋能型父母,陪伴孩子走过美好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