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研究弦的各方面因素对其音高的影响,所以毫无疑问,弦乐器成了本节课研究的中心。说起弦乐器,学生并不陌生,知道的种类也很多,有的学生甚至自己都会弹奏。所以,一开始,我选择了小提琴、二胡、古筝和吉他这四种弦乐器的声音进行引入,先让学生欣赏了美妙的乐器声,然后让学生尝试说一说这些乐器的发声原理,从而发现,这四种乐器都是靠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这样就能很顺利地引出后面的探索活动。
接下来就要对弦乐器的音高进行研究了,因为时间和场地有限,所以我选择了全班研究一种乐器——吉他的教学模式。研究之前,我让学生猜测吉他的音高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反应都很快,想到了粗细、长短、松紧等等。有学生说到了拨动弦的力度,我并没有马上判定这种假设是错的,而是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用不同的力度去拨钢尺和橡皮筋时影响的是声音的哪一方面,学生通过回忆反应过来,力度不同,影响的是声音的强弱而非音高,自然就可以排除这种假设。
为了让学生学会预测实验现象,我让学生根据我规定的句式:弦越长(紧、粗),声高___,音高越___,来预测实验现象,同时要求学生把另一面也说出来。经过前面两节的学习,学生对越…越…的句式表达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基本上都能很流利地说出来。
预测完毕,我用了一个视频和一把玩具吉他进行了演示,让学生对不同因素对弦音高的影响有了直观的感知,并且反复强调研究时要控制变量,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在最后,我把所有的结论进行了汇总,并和学生一起回顾了前一节课讲的“粗、长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低,细、短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在本节课进行了研究之后,我又在两类分别加了松和紧,这样也形成了知识的前后对接。
总之,本节课学生虽然没有做成实验,但积极性一点不减。如果学校配备了足够的玩具弦乐器,我会让每个学生都去弹一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相。
二、本周新教师本体性知识培训——《教学相长》
今天参加了第二次专门针对新教师的培训,我认为是我目前参加的所有教研活动中最有意思的一次,从不一样的开始——做卷子就让我出乎意料,中间的趣味抢答和击鼓传花更是让老师们欢乐多多。不过,在快乐的同时,我的收获也是不少的。
本次培训研究的主体是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它是教师进行教学必须掌握的知识。今天做的那四套卷子就是对本体性知识的考查。我做出来结果还算可以:六年级因为才教完一届,那套卷子我也做过,所以只错了一个;四年级我正在教,但后面两个单元还没上,但有些题可以根据生活常识来回答,最后错了四个;三五年级因为没教过,稍微差点劲,好在有些题也是可以凭借生活经验回答的,最后两张卷子分别错了九个。总之,我的错误率虽然不高,但我觉得并没有达到我理想中的状态。
就拿六年级的那一套来说,我既然是做过的,知识也是教过的,按道理应该一题也不错,但我还是错了一题,这说明我的本体性知识不是很扎实,已经教过的又忘了。在今天的培训中,有老师说要反思自己的学生会不会。我就想,我自己教过的知识自己都整错了,那有些忘性大的学生不是错得更离谱吗?
所以,不管什么学科,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本体性知识首先必须要扎实,教材上的内容其实都是重点,即便现在不是,等学生升入中学以后也全都会变成重点。因此,在备课时,我还需要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教参,把每节课都备细一点,特别熟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吃透。上课时,对于重点内容,要多讲几遍,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加深印象。
古人云:教学相长也。也有人说,教是为了不教。是的,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与学相互促进。我觉得这应该先从教师对科学课的重视开始,本体性知识必须整扎实,因为只有教师自己先整好了,才能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学进去。
总之,今天的培训,在欢快的同时也是收获满满,相信此次培训能对我进一步的成长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