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
第一篇 什么是幸福
第1章 关于幸福的疑问
第2章 解读人生的四种汉堡模型
大多数情况下,眼前和未来的幸福是可以平衡的。比如,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创造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也可以帮助他取得好成绩,并且在未来获益。谈恋爱也一样,两人共同享受着爱情的美好,帮助彼此的成长与发展。
把冥想变成规律。每天早上起来、午餐时间或是午后,用10分钟到1小时的时间来冥想。在冥想成为日常规律后,你可能只需要一两分钟的时间就够了。每当你感到有压力、愤怒或是想开心一点的时候,只需要做几次深呼吸,就可以释放出积极的情绪。安静的地方是最理想的,不过坐火车、坐出租车或是在办公室里,其实也都可以。
第3章 幸福的意义
我们可以把这个解释与“感悟幸福型”相连: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下的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标,一种未来的利益(见图3-2)。
人生地图
每天花一点儿时间记录下当天的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幸福模式。比如,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那些在未来会获益但我们并不享受的事情上,或是做了太多既没有意义又不快乐的事。据此,我们就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做出更好的规划。
第4章 幸福才是人生的终极财富
第5章 设定幸福目标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信念是一种会自动实现的预言。而当我们下定决心,把背包扔过墙头时,我们事实上已经相信了自己,相信了自身的能力。我们可以去创造现实,而不只是对现实做出被动的回应。
最外层的圆圈所包含的是我能做的,最里面的圆圈所包含的是我最深切的渴求和欲望。追求最想做的,它使我感到真实——真正成为我们自传的“作者”。我们可能未必总能实现我们最深切的期望,因为通常都会有不可控的因素存在,但诚实的态度和来自内心的答案,确实可以把我们带上正确的道路。须知一点,话语是可以创造世界的。
第二篇 幸福无处不在
第6章 幸福学习法
制订学习计划
你的计划可以包括以下这两个方面:个人成长和专业成长。在每类学习中,用心地去找寻快乐(比如阅读及思考)和意义(书中的知识会促进你全面成长),要把你的计划规律化、习惯化。
第7章 幸福工作法
寻找使命感
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曾写道,“人类最美丽的命运、最美妙的运气,就是从事自己喜爱的事情并获得报酬”。寻找如此“理想”的工作——这种能让我们更幸福的工作——并不容易。研究表明,人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可以对此产生影响。
心理学家埃米.瑞斯尼斯基指出,人们对待工作有三种态度:任务、职业或使命感。如果一个人只是把工作作为一种任务及赚钱手段,而不是期待在其中有任何自我实现,这种情况下,每天去上班是因为他必须去,而不是他想去。除了薪水之外,他所期盼的就是节假日了。
MPS模式
MPS模式,指的是意义(Meaning)、快乐(Pleasure)和优势(Strengths)。寻找适合的工作(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和热情)通常是很有挑战性的。我们用以下三个关键问题来问自己:什么能带给我意义?什么能带给我快乐?我的优势是什么?要注意顺序。然后看一下答案,找出这其中的交集,这样的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
三个问题:训练你对幸福的把握
花时间检视一下前文中提到的MPS方法,回答下面的问题,然后找出那些相互交叉的部分。
问题一:什么对我有意义?什么给了我使命感?
问题二:我觉得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什么能带给我快乐?
问题三:我的优势是什么?我擅长做的又是什么?
通过这个步骤,可以帮助你在最宏观的层面(你生命里的使命是什么)以及最微观的层面(你希望每日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找到你的方向以及使命感。
第8章 经营幸福的亲密关系
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指的是我们最深最真的特性,也就是我们的个性。它包含我们的生活原则,但这些原则未必与我们平时所宣称的一致。由于无法直接观察到核心价值,所以唯一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人个性的方法,就是根据其个性所反映出来的行为来判断。
打造幸福圈
心理学家唐纳德.W?温尼科特(Donald W.Winnicott)做过一个研究: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要比不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更富有创造力。当孩子们在母亲身边的一定范围内活动时,他们的创造力是很惊人的,也可称为“创造力圈”。在这个圈内,孩子们勇于去尝试,跌倒了自己可以爬起来,原因是他们知道那个永远无条件爱他们的人就在身旁。
如果有人真正爱我,那他/她肯定希望我表现出我的核心价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我的潜能与价值。
无条件的爱是美满关系的基础,但仅有它还不够,就像无论工作、学校还是家庭,都必须同时具备意义和快乐,才能让人真正幸福一样。
要知道,对方需要你为他/她付出时,无论金钱、时间还是感情,这都不是一种牺牲;当我们爱一个人时,我们会感觉到帮助对方也就是帮助自己。像纳撒尼尔.布兰登所提到的,“为他人付出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这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很难分辨一个选择到底是牺牲还是有助于双方的成长时,唯一的甄别方法就是在感情中以双方的幸福为标准去衡量一切行为。
理解是爱的基础
感恩信
养成每个月写一两封感恩信的好习惯,对象可以是伴侣或是任何你关心的人。
第三篇 幸福像花儿一样
第9章 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
第10章 幸福的肥料:幸福催化剂
具备意义和快乐的行为,就像是暗室里的蜡烛,只需要一根就可以点亮整个屋子。一次幸福的经历,可以感染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我将这些虽小但有连锁效应的事情叫作“幸福催化剂”——一些几个钟头甚至几分钟的事,便可以为我们带来意义和快乐,不但在当下受益,也会影响到未来。
反思:你的“幸福催化剂”是什么?什么样的活动可以让你感觉焕然一新,并且带给你意义与快乐?
与其什么都不做,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有挑战性的事呢?这样可以给予我们新的力量。就像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完成一项令人愉悦的任务才是最好的休息”。“幸福催化剂”所能带给我们的,除了幸福之外,还有更旺盛的精力。
练习
放大幸福
按星期列一张“幸福催化剂”的单子,然后按照上面的计划去做。它可以包括一些日常的安排(和家人或朋友相聚、阅读等),以及一些有新鲜感、可能改变生活的活动(比如去学校当义工),然后看看这些事情能不能成为你改变生命的动力。此外,最好能把这些活动养成习惯。
第11章 幸福的根:幸福深度
第12章 幸福的阳光:内在的力量
第13章 幸福的成长:心灵的智慧
内在智者的建议
想象一下你已经110岁,给自己5分钟时间,告诉自己(写出来也可以)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幸福。把答案写下来,然后尽可能地将这些想法付诸行动。打个比方,如果你希望自己变老后要和家人多多相处,那就从现在起,给自己多安排一些和家人一起活动的事情。
第14章 享受幸福的花朵:淡定从容
要想提升我们的幸福感,简化生活是一个最佳的方法。这代表“捍卫”我们的时间,学会说“不”(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代表对生活进行排序,并且选择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弃其他一些琐碎的事。幸运的是,做得少并不代表做得不好。
简化!
回到第3章的练习——“人生地图”。如果你还没有完成或是早就做完了,写下你在过去一两周里做的事。回顾自己的人生地图,然后回答以下的问题:我可以简化哪部分?我可以放弃什么?我是否花了太多时间上网或是看电视?我是否可以减少工作中的会议,或是缩短开会的时间?我是否对一些可以说“不”的事情说了“好”?
制订计划以减少过多的忙碌。另外,在那些带给你意义和快乐的事情上,倾注你最大的注意力和努力,比如和家人相处,致力于某个工作任务、园艺、冥想、看电影,等等。
第15章 幸福至上的原则
对幸福的理解引导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才能使我快乐?”其重点是找出三个中心:“什么对我有意义”、“什么能带给我快乐”、“我的优势是什么”。幸福就是问自己“我的使命是什么”,并且发掘我们在学校里、工作和生活中真正想要做的事。当我们经常问自己这些问题时,我们获得终极财富的机会自然就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