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528天 2022-09-22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些人说:我知道要怎么做,但是就是做不到。”
比如,孩子说:我知道要好好学习考大学,但我不能专注读书。”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有困难,困难就是无法专心读书。所以,我们要帮助他克服困难:怎么样才能专心读书?如果专心读书的时候会是什么样?接着可以探讨那以前有没有专心读书的时候,或者你注意到班里边谁最专心读书的,他专心读书的时候是什么样?接下来你在专心读书这一块做点什么……
1、帮助当事人克服困难的思路
第一步,确定目标。首先确定大目标(如考大学),大目标确定了,他又讲到有困难(如无法专心读书),这个困难就成为次目标。
第二步,奇迹愿景。接下来我们可以用假设问句对他的次目标进行假设:假设你做到了,会怎么样?引发他的奇迹愿景,他会更清楚他想要的是什么?以及做到的时候是什么样的?他做到之后的情况描绘的越清楚,他就越有动力去实现。
第三步,找例外。接下来就是找例外:“以前是否有做到过呀?刚才你所说的这些什么时候做到的呀?怎么做到的呀?
第四步,一小步行动。引发当事人去行动“那接下来你可以做点什么呀?”
2、评估当事人克服困难的态度
除了帮助当事人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之外,我们可以用评量问句询问当事人对克服困难的动机、信心、主动性等向度的分数的高低,来评估验证他是不是真的很想改变,进而让他对自己的知觉有进一步的认识:他自己到底怎么想的?到底有多想要?动力到底有多足等等。
3、向重要他人借力
如果当事人改变的意愿不高,对自己的信心也不高的话,我们可以用“关系问句”从重要他人的视角来看。上面打分是让他从自己的视角,那接着用重要他人的视角,请他猜“重要他人”会如何给他打分:如,你猜你的老师会对你进步的信心,有几分呀?
这样他就意识到自己老师原来对他自己是这么没信心,或者朋友原来对他这么有信心,他就会有这样的思考。这个思考对他改变现状是有帮助的,会更多的是扰动,给他的行动带来帮助。
当事人有了一小步行动之后,接下来他可能就会能做到一些,他的成就感、价值感也会出来一些,我们可以给予赞美和肯定,接下来他可能就会做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