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破虹出,梦逐光痕(五) 于精思细研中见天地,在名师引领下悟教学 ——参加江阴市高中地理徐海龙名师工作室活动有感 秋意渐浓,学履不停。非常有幸今天能够参加江阴市高中地理徐海龙名师工作室的本月研修活动,让我得以零距离感受名师工作室的教研深度与学术温度,受益匪浅,感悟良多。活动分为两大模块——公开课观摩和研讨交流。 本次观摩的公开课课题为《海水的性质》,由工作室核心成员王莹老师执教。这是一节真正体现“地理味”和“思维量”的精品课。 整堂课中,王教师的角色是出色的“导演”而非“主演”。学生们在王老师引领下梳理知识,读图析图、动手演示,充分体现了南菁高中学子卓越的地理实践力与素养,背后必然是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的培养,这堂课为我们落实新课标要求提供了绝佳的范本。 课后研讨由地理教研组长主持,气氛热烈而真诚。工作室成员们畅所欲言,进行了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深度交流。尤其是徐老师、叶老师的点评高屋建瓴,一语中的。他们并未止步于“设计好、互动强”等表面赞誉,而是直接切入核心,围绕“问题链设计的逻辑严密性”、“课堂生成资源的捕捉与利用等维度进行剖析。这种开放、共享、共进的教研文化,是工作室保持活力的源泉,工作室所展现出的严谨治学、合作共赢的教研氛围,深深地感染了我。它激励我不仅要独自耕耘,更要主动寻求与校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在集体智慧中实现专业成长的加速度。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收获,潜心钻研,勇于实践,努力让我自己的课堂也同样充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