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1、人人都想获得幸福,但又不知幸福是何物;我们时常感到快乐,但又觉得幸福遥不可及。
2、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科学家发现,对幸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美好的人际关系,是至爱亲朋的支持,是社会交往的技巧。社会联系与支持能让人体会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产生幸福感。人们常说,被沉默对待是一种“情绪的虐待”。反过来,人际关系的和谐则是我们快乐、幸福的重要源泉
(1)微笑:释放真诚的信号
(2)分享:你的快乐超乎想象。因为跟别人分享隐私既展现了我们在社交能力上的自信,也能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和亲密度,让我们觉得有责任维持双方的关系。
(3)付出:别让理性压倒了天性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一切尽在不言中。沟通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聆听那些未说出口的话
3、正确地比幸福
根据比较的目的,调整比较的方向。强调自己和比较对象的相似性,我们会感觉舒适、快乐和被接受。
4、财富幻象
“渴望”不等于“喜欢”过度强烈的挣钱动机有损人的积极情绪。正如生活中最珍贵、最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一样,能让我们真正喜欢的,也许恰恰是那些朴素无华而又真实长久的事物,比如亲情、友谊、工作、学习、运动、艺术、希望等。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轻易被自己所“渴望”的事物欺骗。用感恩之心,领会生命的意义
5、“有意义的快乐”
意义是我们大脑前额叶的产物,是人类的智慧和理性创造的感受,它也来自各种神经机理的作用。“有意义的快乐”离不开目标与创造,当我们为生活设定积极的目标,勤于创造而非消耗时,我们就能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温暖而持久的幸福。
子衿青青,风华藏栋宇之梁;世事流变,沧桑染少年之心
6、正视挫折
亚伯拉罕·林肯说:“为自己的局限因素辩解,那就真的受其局限。”生活中的快乐和悲伤就像硬币的两面,如果我们只盯着自己的问题和局限之处,任由消极心理防御机制占据我们的心,我们就会放弃行动,一步步丧失对生活的主动性。
反思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谁应该对此负责? 哪些是我可以掌控并改变的? 哪些需要别人的配合,或者根本与我无关?
7、不惧改变
人的心理判断经常会出现一种误差,叫作“历史终结的幻觉”。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容易高估过去已经历的变化而低估未来会经历的变化,历史的变化到了自己所在的这一时刻好像就终结了。
教育有术
1、知识与技术层面上的困惑并不难解决,更重要的困惑往往来自生命的意义、个体的成就感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变化无常的情绪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困扰。这些困扰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一个人真实的幸福感与生活品质。
2、孟德斯鸠认为,商业成功的秘诀只有一条——“讨人喜欢,让人快乐”。
人类一般技能的掌握依靠低级脑细胞的活动,低级脑细胞负责具体的信息加工。而高级脑细胞负责审美、共情、共鸣等功能,高级脑细胞的活动越多,人类的智慧程度就越高,情感就越积极,成就也会越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活跃的高级脑细胞,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多的灵性、悟性、善意和更高的德行。
3、李嘉诚先生也有一句名言:“所谓的商机就是人脉,所谓的投资永远要投给人,而不是投给项目。”
4、别用表扬“绑架”孩子。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
5、感受知识之乐。知识存在于行为中,表现在身体上,蕴藏在体验里。书卷多情似故人”,求知就是去体验生活,并且是幸福地体验生活。
6、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开拓眼界,丰富的积累才会为想象插上翅膀。
7、这样激励,孩子才会主动。若有他人在场,学习简易单词的效果比独自学习的效果更好,而在学习有难度的单词时,独自学习的效果比集体学习的效果更好。这证明有人在场会提升熟练工作的成绩,而干扰非熟练工作的成绩。这种现象被扎荣茨描述为:“他人在场促进了表演,损害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