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笺《太平广记 卷八〇 周隐克》则,如录:“周隐克,有术数,将相大僚咸敬如神明,宰相李宗闵修弟子礼,手状皆云然。前宰相段文昌镇淮南,染疾,曰:‘尊师去年云我有疾,须卧六日。’段公与宾客博戏饮茶,周生连吃数碗,段起旋溺不已。良久,惊语尊师曰:‘乞且放,虚惫交下不自持。’笑曰:与相公为戏也,盖饮茶慵起,遣段公代之。”(出《逸史》)。亦是唐人妄言,物理学到初中二年级既不相信此则也。先生引用数则,证明“我不能做你的诗,正如你不能做我的梦”,一笑。
互联网的普及,最大的好处是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有保障,虽然有言:你不知对面坐着的是人是狗。爱迪生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历来为人所欣赏,因为强调了辛勤、努力,是对苦难的赞美。吾国历来如是,头悬梁锥刺股是刻苦学习之标准配置,甚至为了说明此种刻苦,不惜造谣生事:囊萤映雪,出自唐·欧阳询等撰《艺文类聚·续晋阳秋》和唐·徐坚撰《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指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然,缺少最基本的物理常识--光照之强度不可以照亮字体,即便是古代之大体字。所以,许多野心家也罢、无耻之徒也罢,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肆意改变引用之原意,不惜断句残章。爱迪生之后半句“但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远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重要”,则是强调了灵感,引用者之舛误--非,之歹毒可现也。
纵观世界社会发展,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其发展--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是缓慢的,甚至几千年前的农具至今任然使用。工业革命、后来的电气化、再到互联网,事例虽少,但可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技术之发明诞生,毫无规律可言,只能是发明者灵机一动,新的创意出现也。从此点来说,灵感创造了世界。
全面性而言,网文赞美岁月静好,有好事者贴出感喟者父母--未必真是其父母--之努力搬砖,评论曰: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负重前行。人皆以为好,好就好在全面性,指出了普通人家发展的困境。叹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