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之I便签
用拆书法进行个人读书时,需用使用到便签法的3张便签,分别是I便签、A1便签、A2便签,自己最近在当“拆书便签法训练营”的教练,发现最开始小伙伴们不太会写I便签,存在一些误区,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什么是I便签?
I是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重述与复述是不一样的,复述只是对知识重复一遍,而重述是经过自己的加工且用让大家明白的方式提炼出一个片段的方法步骤,让他人能明白和应用。可以使用比喻,举例、讲故事等方法。
用I的原因?
1、不自觉会联系自己的经验,想方设法让别人理解,所以会自动整合以往的经验和现在的知识,建立联系,更好的应用到未来。
2、对知识进行整合,理解,关联,这样的知识很难忘掉。
I的要素?
1、诠释:用自己的语言---从书中输入大脑,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语句。
指的是不能大段的复制粘贴原文的内容,少量引用原文内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尤其是原文中的核心概念、观点、方法,这些原文已经总结的很好,那就不需要我们再加工了。
2、准确:符合原文--- 分析关键词,对原文相关知识点解读准确,读准原文就是亮光的来源。
强调在写I便签时,需要注意(1)不能随意增加和删减原文内容或步骤,如果这样做了,是否会改变原文的内容?(2)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核心词语,如果改变了,是否会改变原文的内容?(3)是否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可以是一部分,也可以是全部。
3、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要精练,逻辑要清晰,I的主干和线索是否一目了然。
强调在写I便签时,首先要与原文步骤的行动方法顺序、逻辑是一致的,如果原文的步骤是递进的,a、打开冰箱→b、把大象放进去→c、关闭冰箱,你变成了b→a→c;或者原文的步骤是并列的,时间、地点、内容,没有先后顺序,你必须要整出个先确定时间、再确定地点、最后确定内容,都是不符合逻辑的。
在逻辑清晰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精简语言,能100字说清楚的就不要用200字说,这个在前期不是考察的重点。
4、致用:以A2为目标---是否能改变行为,将原文知识点总结或加工成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行动步骤。
这一个要素是I便签的关键,如果这一要素写不好,那后续的A2基本上很难做到了,所以这一步一定要结合原文给到的行动步骤,进行详细的分析,如何详细的分析呢?可以通过提问“2W1H”来提问,这个步骤在讲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步骤?如何具体做到?,每一个小步骤都这样提问下来,你对步骤的理解一定会很深入啦。
写I的步骤?
1、提取关键词(为什么重要,关联A1,不这么做的坏处是什么?做的好处是什么?)
2、重排逻辑(梳理关键词逻辑,作者的意图、适用边界等)
3、找出新知(新知应用的目标距离,怎样达到,其实就是行动步骤)
4、演绎新知(表达逻辑,应用素材,如何帮助他人做到)
5、精练语言。
一个好的I具备以下3个特点
1、具有总结概括性
2、能升华中心思想
3、和你产生关联(勾起回忆、印象深刻)
例子
R:行为模式化
片断来源:《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P83
所谓“行为模式化”,是指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固定的模式(时间、做法、地点),并认真执行。
如前所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好多习惯。这些习惯被嵌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所以我们每天都会重复做出习惯性的动作。
因此请把你想培养的习惯化为正确而规律的行为模式吧。比起每天在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点采取行动,重复已化为模式的行动会更容易。这就是成功培养习惯的捷径。
例如,许多上班族早晨一到公司就马上检查电子邮件。如果不看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同样地,每天都在上午六点起床的人,就算是假日也会在六点钟就自动醒来。
如果新的习惯已经养成的话,你就会在无意识中做出相应的动作。
通过行为模式化,如果你不在某个时间做某件事就觉得浑身不对劲的话,那你就成功地培养了这个习惯。
若要模式化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 时间:决定星期几,几点开始
例如:每周一、三、五晚上八点开始阅读。
第二步: 内容:决定数量与方法
例如:每天花30min听CNN的英语新闻
第三步:地点:决定地点
例如:在上班途中、办公室、家中或附近的咖啡店学习
I便签:
行为模式化:当我们想要养成一个比较固定的好习惯时,可以采用将习惯固定的模式,即设定固定的时间、地点、内容,不断重复同样的行为,使行为变成一种自发的行动,慢慢就像条件反射一样,使习惯变得跟“一日三餐”一样简单。
行为模式化不仅对于自己培养好习惯有很好的帮助和实践价值,如果你是父母,也可以运用行为模式化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许多良好习惯。
我们在养成习惯时,往往更关注自己的行为动作,有没有做,很多时候可能就会被其他的事情占据,忘记去做,而“行为模式化”把时间和地点也都关联了起来,一方面是增加了触发点,另一方面也跳过了大脑思考的过程,简单可复制,坚持下来更容易了。
如何做到行为模式化呢?,就是将“时间、地点、内容”固定下来,重复行动,我坚持为“三固”原则:
1、固定时间: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付出时间,养成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需要评估自己想要养成的这个习惯在什么时间做比较合适?需要多长时间?时间确定下来后,我们就需要把这个时间预留出来,不能让其他人打扰,所以在选择时间时,这个时间最好选择在自己能掌控的时间段内,这个因人而异,也因习惯而异。
如果是每天都需要完成的习惯,那就需要定在每天具体时间段,比如:早上5:00-6:00,如果是每周要完成的习惯,就可以固定在每周几的某一个时间段,比如:每周日早上5:00-6:00,所以固定时间,一定要细化到具体的日期、具体的点钟,而且这个时间段是能保证不被打扰的。
2、固定内容:要确定我每次都做什么,在刚开始培养习惯时,建议固定的内容一定要少,易于做到,需要确定具体怎么做,需要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做好量化要求。比如想养成读书的习惯,那要细化到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每天读10页,而且每次完成后要做好标记,想养成跑步的习惯,要细化到跑5公里,通过keep计量。
3、固定地点:地点需要根据我们要培养的习惯去选择,要跟习惯的特质相符,如果想阅读,那就需要选择一个安静且能保证自己有专注的状态,那选择书房肯定比选择卧室要好。如果想跑步,而且想每天坚持,那就选择跑步机更容易坚持。
这三个要素其实是彼此相关的,互相影响的,当我们选择好了这三个要素后,就在规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条件反射地去执行要做的内容,时间长了,重复的习惯性动作就自然而然形成。比如:每天9点到办公室,我会在9点-9点半,打开自制的工作清单,列出今天要完成的所有工作任务。
如何去判断自己是否形成了这个习惯,就是当在某个时间点不做某件事我们就觉得好像缺点什么,或者好像丢了什么东西,疑惑自己是不是忘了什么事,这种感觉让人浑身不对劲。事实上没有丢东西,也不缺东西,有这种感觉了,恭喜你,你培养的习惯大功告成。
行为模式化培养习惯的方法是不是很简单呢?只需要你固定时间、地点、内容,机械化去做就可以,但是这种方式也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行为类习惯,不太需要动脑,操作也不复杂的习惯比较适合,其余的就不太适合了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