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生可谓压力山大,家庭的、学校的、周围环境的……这些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农村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学生教育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明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身体会学生的心理感受,走进学生,用自己广阔的心贴近学生幼小的心,用自己真诚的心去阿护学生脆弱的心。下面就最近的学习结合在教学中实际做法,谈谈自己的观点。
教师要学会用心去倾听。教师与学生交流需要多引导学生讲,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引导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司老师讲到了聆听,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是呀,成年人都渴望被理解,小孩更渴望被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作为一名老师,一名班主任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地相处,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我们只有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鉴于此,我认为教师应该这样做:首先教师应该改变权威的态度,用平等、柔和的语气与学生沟通,学生只有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才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放下自己的主观偏见,走出自我框架,学会沉默,学会全神贯注,学会接纳,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对方的内心感受并作出富于同感的反应。
教师要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净化、塑造学生的心灵,更有效地去学习文化知识。张静老师给我们讲了陶行知三颗塘的故事让我联想到我班有位XX男同学,由于他的妈妈是精神病患者,爸爸常年在外工作,平时跟他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导致他过分胆怯,独来独往不敢与人交流,上课极少举手回答问题。记得劳动课《我用巧手削果皮》上,教学生动手操作之后,我设计了切苹果摆造型环节,摆完后我将苹果分给学生吃,其中第一块分给了王旗政。第二天放学时,他递给我一个橘子,我当时很惊喜说,谢谢你,你自己吃哦!他很小声地回答我:“老师,你给苹果我吃了”。当时听到这句话我特别的感动,那是他第一次跟我说话,一直等到放学才来找我,他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呀,因为他感受到老师爱他,所以他愿意表达了。可见爱心能使有自卑感的学生增强自信心;爱心能使心胸狭窄的学生心胸开阔;爱心能使有抵触情绪的学生变得和善起来。因此,我们教师为什么不多给孩子们一些关爱呢!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农村学校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很多,所以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我特别赞同司老师的一句话:应给学生建立自信,以鼓励为主。我班有一名学生单亲家庭,跟着爷爷弟弟三个人生活,特别焦虑狂躁,语言表达只有四五岁孩子的水平。我特别关注他,平时有意观察他,不吝啬我的夸奖与鼓励,就做操时表扬他动作标准、吃饭时表扬他不浪费粮食、上课时表扬他坐得端正,慢慢地他就愿意学习了,在他第一次交练习本时我让全班同学送给他热烈的掌声,也发动同学们跟他玩游戏,最后他居然在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测验中考了86分,随后我惊奇地发现他画的立体图形比大部分同学画的还要好,他居然在空间想象上如此的丰富,那一刻我觉得我平时的关注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他不但变得活泼开朗了也更加自信了.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中,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辅导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学科和班级管理中也都会渗透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祖国的明天,老师有责任关爱他们,使他们都能健康成长起来,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