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商务车直接开到学院大楼门口,杨老师已经站在台阶前等候。杨老师分别与段总、王部、吴娜娜和林振东握手问候。孙海明当然知道杨老师不与他握手的原因,他是杨老师的学生,算是自己人。可独独把他一人落下,孙海明心里还是隐隐地不舒服。曾经是你的学生,现在却是你的客户,若不是我从中牵线搭桥,这么大的项目怎么可能落到你们手上?
孙海明甚至有点看不上杨老师,对段总和王部客气一下也就得了,何必对吴娜娜和林振东也如此客气?以你现在院长的身份,还会有求于公司的两个底层员工吗?有杨老师相陪,孙海明说不上什么话,跟在他们身后走进学院大楼。走近电梯,杨老师快走几步按下电梯按钮,电梯门开后,杨老师伸手挡住电梯门,把所有人都让进去以后,他最后一个进来。
电梯里,气氛一时有点沉闷,孙海明没话找话说:“哈尔滨的夏天还是这么凉快!”
段总说:“是啊,上海现在已经三十七八度了,这边倒还不冷不热的,穿着衬衫刚刚好。”
李老师说:“今天凉快了,前两天也热,学生们都闹着要装空调,预算已经通过了,正准备去买,今天就凉快了。”
孙海明吃惊地问:“哈尔滨也这么热了吗?都需要装空调了。”
李老师说:“你上学的时候还好,这两年也开始热了,每年都有那么几天超过三十度。”
段总呵呵一笑:“几天?上海得有两三个月,前两天还放高温假了吧?”
孙海明回答:“上周四放了一天,这周若是不出意外,明天还得放一天。”
杨老师问:“有高温假,为什么不连着放?”
段总说:“上海是这么规定的,连续两天温度超过三十七度,就放一天高温假。”
杨老师说:“这样也好,算是高温福利了。”
电梯停在十楼,杨老师第一个出来,伸手挡住电梯门,等所有人都出来以后,他才陪着段总和王部向会议室走去。
走出电梯,孙海明恍惚中又回到了七年前,他还是一个书生意气的学生,刚从试验室回来,挤出电梯,埋头往教研室跑去。时光如梭,岁月是把猪饲料,现在的他,怕是再也跑不动了。
走进会议室,最先印入眼帘的是那条挂在会议室正面墙上,印有红底黄字的横幅——二零一七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孙海明只觉得这条横幅碍眼得很,恨不得立刻跳起来把它扯掉。七年前的答辩场景再次出现在眼前,他被一群狗屁教授刁难,第一次答辩没能通过。也是他倒霉,系里只抽两个人公开答辩,他不幸被抽中。评委对他的试验数据提出质疑,他百口莫辩,只得重做试验,结果还是一团乱麻,完全找不到规律。
他焦头烂额地忙活了两个月,跳楼的心思都有过。哪里有那么好的数据,稍微调整一下不很正常吗?别人都这么做,为什么只揪着我不放?若是第二次答辩再不通过,他要么延期一年毕业,要么只拿一张研究生结业证书毕业,没有硕士学位。幸好杨老师从中协调,给外学院的几个教授一一打过招呼,他才得以顺利毕业。即便如此,他去公司入职还是比别人晚了一个月。
多年前的黑色记忆一闪而过,孙海明很快进入状态,快走几步为段总和王部拉开座椅。会议桌已经布置妥当,农夫山泉矿泉水,精巧别致的果盘,果盘里有切好的西瓜、哈密瓜,带着水珠的新鲜葡萄,拇指大的小西红柿,水红色的荔枝,还有一种东北的特色水果——姑娘果,东北人都叫它“姑娘”。
当年在东北,第一次知道这种水果还闹出一点笑话。同学邀他去吃“姑娘”,他以为真的是去“吃”姑娘,畏畏缩缩地不敢去,被同学们笑话了好几年。也许是因为那次笑话,他对这种水果没有好感,看着就不像能吃的样子,吃到嘴里,总觉得有一股怪怪的味道,不甜,有点酸,有点麻,还略有些苦。
杨老师安排段总和王部坐好,又看着吴娜娜和林振东坐下,才回到会议桌对面坐下。对面除了三位老师,还有两位学生,正好是五对五。
段总随手拿起一颗葡萄吃了,提起一颗姑娘果,问:“这是什么水果?”
孙海明抢着回答:“是‘姑娘’!”说完哈哈大笑。
段总问:“什么,‘姑娘’,‘大姑娘’的‘姑娘’?”
孙海明笑着点头。
对面的杨老师解释:“是姑娘果,东北人都叫它‘姑娘’。”
段总提着“姑娘”在眼前转,问:“怎么吃?”
杨老师说:“揭掉外面那层包叶,像提子一样直接吃。”
段总吃了一颗,立刻赞不绝口:“嗯,不错,别有特色。”
王部也吃了一颗,也是赞不绝口。
杨老师说:“这是东北的特色水果,其他地方不多,今天特地让学生们买来一些,给段总、王部尝尝鲜。”
孙海明看出段总和王部的虚伪,因为再也没有看到他们吃第二颗。吴娜娜也只吃了一颗,吃到嘴里的那副表情,看不出是难受还是惊奇。倒是林振东这小子,一颗又一颗地吃。林振东很快把他自己盘里的“姑娘”吃完了,吴娜娜又把她盘里的“姑娘”都给他。孙海明看在眼里,心想这小子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倒是爱吃“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