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毋庸讳言,我们今日的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存在着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把学校办成培训场,只教给学生一些狭窄的知识,然后被抛向社会。
结果必然使大多数学生心目中只有就业这一个可怜的目标,只知道作为谋生手段的工作,这种做法极其短视。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社会是由心智自由活泼的成员组成,还是由只知谋生的人组成,哪种会有更好的前景,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如此,许多企业已经强烈地感觉到,那些只有学历背景和专业技能、整体素质差的大学生,完全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与市场直接挂钩,其结果反而是人才的紧缺,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了,市场本身已开始向教育体质提出了质疑。教育应该比市场站得高看得远,培养出人性层面上真正优秀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自会给社会、为企业和市场增添活力。
那么,在如今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老师该做的事
最好的医生是对症下药,最好的教育则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作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能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行为习性各有不同,需要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针对性地施以有差别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成长动力,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优势发展,在各自优势的领域内人人成才,才能做到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心里认同因材施教的理念,更要想办法践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善于发现和挖掘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并能灵活地、因人而异地给予指导、教导、沟通等,协助孩子们发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帮助孩子们逐步迈向成功。
每一个学生身体里都隐藏着一座等待我们开启的宝藏,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有的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有的可以长成爬满高墙的爬山虎。
如果我们忽视孩子的独特天赋,非得用一种模式去培养,那么这些孩子的成长就会出现各种问题,他们的人生就会残缺不堪,他们不快乐,更谈不上幸福。
>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固执己见,但意志坚定,胆识过人;
>有的学生沉默寡言,消极悲观,但心思细腻,严谨细致;
>有的学生冲动浮躁,好高骛远,但外向乐观,善结人缘;
>有的学生懒慢拖沓,优柔寡断,但为人宽容,乐于助人;
这些行为特质和气质特点,多是后天客观环境影响所致,如果我们教导有方,因材施教,是可以帮助学生做到扬长避短,成为更加优秀有用的人。
那么,身为教育工作者的你们,可曾了解这些?可曾真正用心耐心地去了解过你们的学生?
认识不等于了解,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每个学生的先天气质,都可以从他们日常的行为特质中观察到。
当老师们了解了学生的行为特质和先天气质,就能更好地增进师生间的恰当沟通,营造有活力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为因材施教打下良好基础。
如果老师们不能正确了解学生的行为特质,就会在日常的教学中,很难与学生们建立融洽、和谐、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更不会被他们接纳,严重的还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师生之间的情绪对抗,最终让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大打折扣。
家长该做的事
作为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共同成长。而并不是把家长喜欢的、未实现的,甚至攀比下的种种强加给孩子,因为那些在孩子看来都是负担和压抑。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家长,更须明白,强压是没有用的,即使短期内有用,后续也会导致更加强烈的对抗。
我们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言传身教,与孩子站在同一个高度,用同一个视角与他们相处。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和孩子互动,更好地和孩子同频沟通,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要不断地追求自我成长,追逐自己的梦想,坦然面对一切挫折和困难。我们会犯错,我们并不完美,但我们从来没有放弃,成为更好的自己。因为我们坚信,只有成为更好的父母,才配得上更好的孩子!
让我们更加用心地去触碰孩子的灵魂、倾听孩子的声音,每个孩子都值得我们竭尽所能地去爱。爱,不仅仅是一种本能,我们更要为爱赋能。
教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父母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过程。我们要通过孩子的问题,找到自己的问题,从而修正我们自己。
我们要用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用言语去说教孩子,因为孩子的行为不是被教导而成的,而是被影响的,是在模仿家长的基础上形成的。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花开会有时!
作为老师,请肩负起你们园丁的称呼,不同的花该用不同的浇灌方式,才能成长的更好!
作为父母,我们要用爱去滋润,用心去浇灌,静待花开!
专注运动+理财:关于17年运动更多的分享,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搜索):木子读吧,与你一起财务自由!健一生身,读千卷书,行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