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行动是治疗焦虑的唯一解药。因为,心结,还需心解,只有把事情做好了,胸有成竹才不会有太多顾忌。
评职称真是过了一关又一关,刚传了资料,又为评职称讲课答辩而焦虑。虽然,很多过来人都说,不用焦虑,流程都是打假的重要,重点是看是不是一线教师,但还是心里没底。虽然各个地市没有规定明显的不通过率,但默认的基本是10%,也就是意味着十个人里边有一个人不会通过。
今天听了我县一位常出去当评委的名师,讲评职称讲课答辩时需要注意的细节。说到一般情况下,评委都会公平公正的打分,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就是必须得有不通过的人,因为有一个概率在里边,比如说一上午的老师们讲的都不错,没有人低于60分,那么下午,就要有几个人被刷下去了,即使这几个人比上午的人讲的要好一点,只能说他们运气不好。要想不被刷掉,一定要讲的中上等以上,也就是得分最少得70分以上吧!
怎么办呢?就是对教材、教参、教学方法一定要熟,对基本的课标知识要了解。
备课时,一定要把每一课都备好,从导入、上课流程、小结作业到板书都要有准备,做到胸有成竹。答辩环节一般是围绕着这一课是怎样紧扣单元目标,以及语文要素和课后题设计。还有课标的学段要求、核心素养,这些应该都不太难。教学基本方法这一块就是我们一定要按照新课表理念来作答,这个也是比较简单的部分。这几点里边最难的就是对教材熟,每一课都要备好,而且要把时间掐一掐,不要光备光写,要多讲多练。
所以,只有去行动了,把这六册书都给备好了。抽到哪一课都能印象深刻,很快能在备课纸上写出提纲。写出这一单元,或者这一册书重点的东西,在讲课室里才会不那么紧张,即使忘了也可以看一下备课纸。
这六册书100多篇文章怎么背呢?我决定按类来背,比如说普通的课文类,就备一个导入,备生字词,梳理课文内容,再讲第一部分,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留课外作业。古诗类的和小古文类的就要另当别论了,还有一些策略单元,比如习作单元,阅读单元。就需要特殊对待。
有了目标与方向,还要有行动和计划。每天对时间做一个再安排,写完之后开始讲,掐时间,一册书一册书过,先一课课来,再整体来看。这就是从局部到整体,再把学段之间的梯形的素养能力搞清楚,系统的看一遍,这样课就备的差不多了。
做其他事情,何尝不是这样?长时间被焦虑牵绊,属于无边无际的深度焦虑中,干啥事情都没有心情,可又不去行动解除焦虑,这样的状态很是不好。化焦虑为行动,用行动的火焰化解焦虑的坚冰,让心灵重新轻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