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渊第十二⑥-1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子张问明。子张问老师孔夫子,什么叫做明。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明字,通常我们说明达,看得清楚,看得透彻,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明达之人。我们再深入的看明这个字,日月为明。日月都是有光的,白天因为有日,所以有光明。有太阳的光明在,我们才可以看事物看得更清楚,我们才可以看得更远;晚上有月,有月有照明,有光亮在,可以让我们看清楚事物,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所以明,也是光,光明。光明才可以让我们看得更清楚,才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看事物看得更透彻。如果没有光,我们就看不清楚,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我们看不清楚。比如说眼睛被蒙住了,这个时候就看不清楚。比如说今天的雾很大,我们就看不远,只能看到眼前,这就是没有明,没有光。所以子张问老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明达的人。那我们看看孔夫子是如何说的。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孔夫子讲了八个字。谮,是谮言。什么叫做谮言?诽谤的、诬陷的、讲他人是非的、挑拨的、颠倒的,总而言之是不好的语言。再看浸润,什么叫做浸润呢?不是明目张胆的,一点一点渗透进来的,我们称之为浸润。这个浸润是不容易被察觉的,不容易被发觉的。
举个例子,更好的理解浸润这个词。比如,有一盆水,你把一个物体放到这个水里面,久而久之物体就会发生变化,或被泡的腐烂掉,或者被泡的掉了颜色,或者被染上了其它的颜色,这取决于水是什么颜色的。如果水是黑色的,就会把其他的物品染成黑色。如果是红色的,就会把其他的物品染成红色。如果它是一个清澈透明的水,就会把一个原本黑色的物体泡变色,所以这就是浸润。它要经过长时间的浸泡,把原本那个物品的形状或颜色就会改变。
我们再看何为浸润之谮,举个例子,比如说,在一个企业当中,有别人悄无声息的跟领导去讲他人的不好,那浸润是什么讲的呢?不会明目张胆的讲,一次透露一点,一次透露一点,时间长了以后,你在心里就会形成了一个判断。我们再去读历史的时候也会发现这个道理。比如说在一个朝代,有的人就会在君主面前一次、二次、三次、四次不露声色的去讲一些事情和讲一个人,这个时候就是谮言。久而久之这个人的思维就会发生变化。何为明君呢?明察秋毫,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不会受这种浸润的困惑和诱导,我们称之为明君。
平时在生活当中,何为一个明达之人呢?我自己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不会受这种浸润的困惑,不会让自己的本心变了颜色,不会让自己看不清楚事物,这个就是明达之人。因为浸润它不易察觉是很难发现的。所以我们去读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当有一个忠臣做了一点事情之后,就会有人说谗言。一次讲他的不好,可能没有往心里去。二次、三次、四次,当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这个忠臣做了一件事情自己是不满意的,在这之前所有人浸润的谮言瞬间会充满脑海,你就会开始下结论开始判定。
我们在举个生活当中的例子也是一样道理。比如说一个男人他跟他的妻子生活在一起,这个时候自己的母亲也就是妻子的婆婆。因为两代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他有可能跟儿子就在不停地讲,儿媳妇的一些事情。比如说她的生活太奢华,太铺张浪费,怎么总是不着家呢?她也不好好带孩子,前几天我又看到她和谁吃饭了,一次、二次、三次我们觉得没有什么。甚至我们会劝自己的母亲,生活标准不一样,您不能拿您的标准去要求她,这些话语都在不停地浸润着,在我们的脑海当中停留,我们似乎觉得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当有一天我们自己看自己的妻子,有某一方面是我们不满意的,这个时候如果发生争吵,你会发现母亲说过的话,瞬间会充满我们的脑袋,我们脱口而出就说出了她的那些问题,这都是浸润。
所以浸润是不易察觉的,但是它的力量却又是强大的,一个人可以不受浸润之谮,源于自己可以看得清楚,自己不会被情绪所干扰,自己持身是中正的,我们才能做一个明达之人。说到最后的主题还是要修身,修身之前先正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要让自己的心正,让自己的行为正,这个时候我们不被情绪所左右,不被欲望所左右,我们才能做一个明达通透看得清楚之人。
肤受之愬。愬,是控诉。控诉再加上肤受,我们看看什么叫肤受,自己切身体会到的感受叫肤受。比如说我们现在的皮肤发生烫伤,你是非常急切的感觉,快速地就会做出反应。那我们再看看肤受之愬,当有人在控诉他人的时候,他是声泪俱下的,他是歇斯底里的,这就是肤受之愬。你会发现他的情绪很重,甚至觉得自己受了多大的委屈,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受其影响,我们看到对方哭的这么伤心,看到对方声泪俱下,我们就会觉得这就是事情的真相了。甚至他说的内容都没有听进去,就觉得一定是他控诉的那个人的错。同样,源于我们没有修身,我们的情绪很容易被他人干扰,这个时候就失去了理智,就看不清楚事情的本质了。
所以浸润之谮,肤受之愬,是一般人很难抵抗的,我们能抵抗这两种情形才能成为一个明达之人。比如说在一个企业当中,有一个人哭着来找我们,你看他很伤心声泪俱下。这个时候你如果情绪被他所干扰,所带动,你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他是对的,一定是他受了欺负,一定是他受了委屈,甚至连事情的始末都没了解清楚,你怎么能看得清楚,看得透彻呢?又如何能成为一个明达之人呢?
我们在一个家庭当中也是一样的。比如说自己家的孩子回家以后,声泪俱下说谁欺负他了,哭诉之人他一定讲对自己有利的事情,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的,或者是他有错在先呢,但是他不会讲。所以他讲的未必就是真相,我们看不到。
我们在举个例子,比如说夫妻之间出现了争吵,如果别人来找我们调解。如果男方坐在这里,你会发现他讲的都是女方的不是,都是对方的错。如果是女方坐下来讲呢,她可能就会痛苦流泪,她会讲她的爱人对他有多不好,有多残忍。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被任何一方的情绪所影响,就会看不清楚问题的本质。
在生活当中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常见了,感情当中、朋友之间和客户之间,在一个企业当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所以我们要想做一个明达之人,我们懂得修身,让自己持身中正,情绪不容易被他人影响和带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做一个明达之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可以看得清楚,看得明白,看的透彻。
接下来开始做了总结。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不行焉,在我这里行不通,可谓明达之人。浸润之谮,肤受之愬。这两件事情在我这里都行不通。我看的清清楚楚,这就是明达之人。
比如说当有人在我们面前讲谮言。第一种反应我们可以是笑而不语,对方就知道了,看来是不管作用,他下次自然就不做。第二种情形,我们可以直接拒绝掉。你讲这个也不全对,因为你站的角度不中正,你说了他的问题,但是你却没有看到他的优点。我们直接制止,纠正他的思维,下次他就不再说这样的事情了。
我们常说,不是是非人,不惹是非事。如果总有人来到我们这里控诉和讲他人的谮言,说明我们自己没有及时制止。他认为这是一种正确的行为,所以才会一次、二次、三次去做这样的事情。如果我们要懂得制止,这类事情在我们这里不光行不通,并且没有下次。
肤受之愬也是一样,当有一个人来到我们这里,控诉他人的事情,控诉他人的不对。我们可以让他先把情绪平复下来,然后你讲这件事情的始末,发生了什么,我们才可以从中看到问题之所在。当我们情绪不被对方干扰之时,持身才中正,我们的行为才不偏颇。这个时候就会看得清楚,自然就是一个明达之人。所以我们要禁止这一类的事情发生,这个时候可以有效的降低彼此之间的矛盾。
比如说在一个企业当中,如果领导是一个明达之人,就会让这样的事情杜绝掉,行不通的。如果我们去读历史,是一个明君,圣贤的君主,就会杜绝这一类的事情发生,有助于整个朝堂的稳定和团结。
我们在一个家庭当中也是一样的。如果你是一个明达之人可以有效的让家庭环境变得更和谐,你去制止一些事情的发生。比如说浸润之谮和肤受之愬,这个时候你才是一个明达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