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2012),我们会发现这套目标管理的方法和《OKR工作法》(2016)高度相似,实际上前一本书的英文版的出版时间还要早4年,所以我不禁推测《OKR工作法》的作者应该是参考过《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一书的。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这两套目标管理系统之间的异同点:
1.《执行4原则》一书所列出的目标更像是《OKR工作法》一书里的Key Results (KR),即关键结果,而后者所谓的目标更像是更宏大的愿景,更偏向于战略层面的方向定位。
2. 《执行4原则》一书中的原则2,即建立引领性指标,是OKR系统里没有的。但是,读完这两本书,我们不难意识到,建立引领性指标确实是保证目标能够按时实现的极为重要的制度性创建。应该说,《执行4原则》这一套目标管理系统可以使OKR系统更好的落地,即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和执行效能。
3. 这两本书都强调了及时追踪目标的实时进度的重要性,但《执行4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激励性计分表这种更加醒目高效的操作细则,比《OKR工作法》一书更容易落地。我觉得激励性计分表在性质上有点类似于丰田生产方式里的看板系统,为接下来的工作计划提供明确的方向。当然,激励性计分表更重要的意义是还能够起到激励的效果。
4. OKR目标管理系统强调要将多个关键结果,或多个子目标,按照重要性进行排序。并且它强调要设置完成每一项子目标的信心指数,并根据进度随时调整自己的信心指数,这是OKR系统所独有的。设置信心指数,有助于判断设定的目标是否合适,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作者认为以信息指数在5/10为佳,即具有一定挑战,但又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
5. 《执行4原则》着重强调定期问责的重要性,要求每周在固定的时间段专门开“最重要目标会议”(这是日常工作会议之外的特别会议)。这是在制度层面要求执行人及时把握目标进度,分析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很显然,如果能够将二者结合使用,管理效果应该更会更好。我想,如果想进一步提高目标管理的效率,甚至可以将丰田生产方式里的“持续改善”的原则与上述两套目标管理系统相结合,做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朝着引领性指标迈进一小步,做到“日拱一卒”,那真是将日常工作的效率,目标实现的效率,在管理层面发挥到了极致了。。。。。。有的人或许会觉得这样一来岂不是把自己搞得像是时刻上紧发条的闹钟一样,需要不停地往前走,岂不是很累?但我想,只要把一件事情培养成习惯之后,或许这种一般意义上的疲惫感也就不再存在了吧?就好像有的人每天5点起床,或每天写作两千字,这种行为对于没养成习惯的人而言当然是摧残了。但是,对于已经养成习惯的人来说,或许只是一种每天必须完成的平常的事儿,就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以下展示两套系统追踪目标实时进度的方法,很显然,第一种更加清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