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把两只困倦的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刺猬们冻得瑟瑟发抖,便相拥在一起取暖。
然而,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为了不被刺伤,他们不得不离开一段距离。分开的距离又使他们冷得受不了,只好又凑到一起。
几经折腾,他们不断在受冻和受刺间,来回挣扎,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相互取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这就是心理学上有名的“刺猬定律”。
人与人相处又何尝不是如此?
如果心理越位,毫无边界地、用力地想走向某个人,反而让关系渐行渐远;
但如果在相处中,保持适当的距离,才会让彼此更舒服。
01
太用力的关系,往往都带着伤
· 用力的走向孩子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最可怕的爱是怎么样的?
其中一个回答让人印象深刻,“最可怕的爱,是父母冠爱之名的控制你,这种爱是隐形的、长久的,令你想放下又不敢放下的。”
父母总是对孩子放不下担忧之心,孩子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忍不住想要插手,甚至越界替孩子做一切决定。
可对孩子而言,父母太用力的爱,有时不是馈赠,而是枷锁。
林紫博士在《爱孩子如花在野》中分享了这么一个案例:
一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女孩,在即将中考之际,突然告诉父母不想继续读书了,还扬言道:“要是你们逼我,我就从你们的世界里消失!”
父母听到这番话,又气又急:“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我们为了你能考上好学校,不让你有压力,平时已经是很小心翼翼了,你到底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女儿哽咽道:
你们平时在我身边小心翼翼的,难道我自己没发现吗?你们这样不就是想让我今后能考一个985、211吗?
如果我要是考不上985、211,岂不是让你们白白熬那么多年了?那我还算人吗?
爸爸叹气道:
我们也没给过你太高要求,只是觉得你从小这么优秀,完全有能力考上好大学,我们总不能看着你把好好一张牌打得稀巴烂吧?
我们想让你有个好未来,这有错吗?
没想到,爸爸的劝慰并没有换来女儿的体谅,女孩恶狠狠地怒吼道:“那是你们的未来,不是我的!”
原来,女孩的家庭条件并不差,只是父母对她的爱让她敏锐地感觉到:父母的“爱”,是要有回报的。
当听到父母说“你肯定可以”“你加油”“你要珍惜我们为你做的一切”时,她脑子里就认定一个事实——我要是达不到父母的期待,我就真不是个人。
很多父母想不到,自己常常把“付出”挂在嘴边,为的只不过是想激励孩子,没想到反而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然而,孩子并不是一个任人操控的木偶,也不是父母的心愿池,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逻辑。
如果,父母忽视孩子的内心感受,试图用家长的威严紧紧压制孩子,逼他就范,孩子就会逐渐陷入丧失自我的痛苦中,最终变成真正的“空心人”。
· 用力走向爱人
听过这样一段话:喝酒六分醉,吃饭七分饱,爱一个人,八分正正好。
人这一生,凡事有度,过则为灾。
婚姻也是一样,从不是用全力就能通关的闯关游戏。
之前看过一个恋爱观察类节目,其中有一对夫妻,就是因为“太用力”而对峙台上。
丈夫说,妻子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事无巨细,不论是什么事情都要管:
穿什么牌子什么颜色的衣服、裤子、鞋子,都必须由妻子规定;
选什么样的工作,交什么样的朋友,甚至有什么样的爱好,妻子都要横加干涉;
每次出门必须报备,经过妻子的同意才能去,每天回家不能超过11点……
他说,因为妻子美其名曰的“爱”,自己都快要喘不过气来了:“我好像变成了你的机器人,没有自己的自由了。”
妻子在台上不断辩解:“我这不是因为太爱你了,关心你,才会这样吗?我也是在照顾你呀!”
但节目中恋爱导师的一句话,却直接道出了本质:“你那根本不是爱,是控制!”
感情里,最怕的也是“以爱之名”的控制,然后不顾对方的意愿去做一系列的事情。
这样用力爱的人,其实也是缺乏自我界限的,他们用不断的付出和讨好去证明自己的价值,去满足别人的期望,却忽略了自己的感受,甚至不惜让自己受伤害;
同时缺乏界限的人,也容易去突破别人的界限,不顾别人的想法,一腔热血的去照顾他、爱他、无限付出,这也是在替别人做出接受自己的选择。
在婚姻中,如果一直被“爱的名义“紧紧捆绑,总有一方会感到压抑、控制和无力感。
长久以往,让婚姻变得岌岌可危。
· 用力走向朋友
当我们在乎一段关系时,常常就会太过用力。
曾经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她和最好的朋友天各一方,刚开始两个人还常常打电话,慢慢地,生活越来越错位,话也越来越少了。
为了挽回这段关系,她做了很多努力:
尽管聊不到一起去,还是拼命地想话题;
对方随口说了句什么,她就事无巨细地关心;
自己买了或得了什么东西,也不管对方需不需要,就一直给她寄。
这样过了一年多,对方跟她说:“你不要再给我寄东西了,我真的不需要。你这样我压力也很大……”
表达爱,是一种善意,也是一种能力,这当然没有什么错;
只是有时候,我们可能真的太用力了,用力到忽略了自己,把对方的感受凌驾于自己之上;
用力到近乎打扰,所以对方也容易有压力;用力到把双向的奔赴变成了单向的靠近,把双向的付出变成了单向的讨好。
而讨好这件事真的很容易消耗能量,更容易弄丢真正的自己。
一旦结果不如预期,还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崩溃的境地。
所以,无论何种关系,一旦我们过于用力的走过去,就像一个人在运动时,用力拉筋,结果反而拉伤我们的肌肉,适得其反。
02
只需用力的走向自己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人,不应该对某段关系过于执着。
时间和注意力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资源,如果我们与他人的相处,过多地占用这些资源,便没有余力看到自己,发展自己。
有时候,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好的回报,我们的期待落空也是必然。
当然我们可以抱着美好的愿景出发,但不要过于执着:
放下孩子要如我们所愿,爱人要共情自己的情绪,朋友要理解自己的用心,等等执念。
不要总是认为只有自己才是最正确的,不要期待别人都要回馈自己的付出。
要知道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过往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他们的当下,不是我们一时半会能转移得了的。
所以,不要整天花力气去了解别人,研究别人,唯独把自己遗漏了。
请记住,与“用力走向别人”相比,我们更应该用力走向自己。
狠狠的提升自己,爱自己,把所有的注意力拉回到自己的身上:
关注自己的情绪、需求和感受;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能做的、会做的;
接纳自己的一切,跟自己处理好关系,让自我内在和谐统一。
当我们有了足够稳定的核心,当我们终于成为了我们自己,人生的广阔性会在面前无限地打开,我们会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靠近自己想要的幸福。
成年人的清醒,是带有边界感地走向任何人,保持适当心理距离。
就像开头提到的,冬天里的两只刺猬,如果靠得太近,也会相互刺伤。
有时候,与其在关系中苦苦纠缠中消耗自己,不如体面退场,还彼此自在。
也如这句话说的:
“人这一生,或许爱过,或许恨过,或许错过,或许路过,当一切过往都烟消云散的时候,一切企图挽回的方式都是徒劳苍白的。”
其实,这世上,没有谁离不开谁。太用力的关系,终究走不远。
所以,付出,七分足以,剩余的三分,记得留给自己。
多珍惜自己,生活也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人,这些人会成为朋友、知己、同事、爱人、家人。无论哪种关系,我们的性格、脾气、阅历、品格都会吸引到相同频率的人靠近。喜欢读书的人,在一起会研究诗词歌赋;喜欢打牌的人,在一起会切磋牌艺;喜欢喝酒的人,在一起把酒言欢......所以我们要想遇见谁,不是用力走向谁,而是先让自己成为谁。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首先色彩心理疗愈师会引导我们运用色彩识人技术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真实的情绪,恐惧、愤怒、悲伤..……;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这些情绪,让情绪自然流动,低频情绪才会慢慢流走,让自己达到“空”的状态,高频情绪才会进入身体,这样我们的内在频率便会得到提升,在提升中我们会逐渐建立起积极的正向循环,向上共振,让自己变得优秀。
当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会把和自己相同层次的人和事吸引过来。而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还会有源源不断的好人、好事,向我们奔赴而来。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