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内容是《做个加法表》,第一个课时我的重点放在了“为什么要整理加法表”上,也就是感受整理的必要性。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 在实际教学中,其实很多类似于流程、步骤之类的内容在我们的意识里已经属于默认的板块,所以容易比较机械式地告诉学生第一步写什么、第二步写什么、在哪里记什么。会专心致志听老师话的小朋友中也有理解能力强弱之分,较强的娃娃也许自己能够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只是目前没法表述出来,但是对于较弱的学生只会老老实实记住老师说的这句话然后照做,没有想过为什么这样做?部分思维不够灵活的小朋友如果长期像这样做一个“复制功能极好”的打印机,总能打印出看起来漂漂亮亮的作品,但没有自己的味道,那么思维会越来越僵化。这节课的知识点内容包括整理加法表、完善加法表、发现规律,同时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巩固加减法我们在早读、练习、托管的时候都会有涉及到,所以我完全没有把计算是否正确作为本节课的评价项目。“整理”这个词语看起来确实是一个好像不需要问理由就应该去做的事情,如果我就发出指令说“现在请把所有的10以内的加法整理出来。”娃娃们也会去做,并且说不定还做得挺好,但是我想让他们从整理加法表这个活动中认识到“整理”在更大范围内的重要性。
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在黑板左边写了一堆没有规律的算式,简单的算式就全班齐读了一遍,然后求助“谁能帮我把这里面得数为3的算式整理出来?”这么容易的问题当然很多娃娃都能做到,并且娃娃的回答是在我的预设里,从上往下看到一个就说一个,所以呈现出来的也是没有规律的得数是3的算式,马上追问“那我们把得数是3的说完了吗?”娃娃们第一反应是说没有,因为我带着反问的语气,我又问了一遍,娃娃们开始回忆,该提醒了,“我们之所以要花时间去看去想到底说完了没有,是因为这堆算式是乱的,那谁有好方法重新把得数是3 的算式排一排,能让我们一眼看出来写完了没有?”请了两个娃娃上来写了两种方法,问大家觉得同意吗?娃娃们都同意,“为什么同意?”请了一个小机灵“因为他们都有规律了。”赶紧抓住“规律”两个字,说明按规律来排列整理后的算式可以很快看出来说完了没有。按照这样的思路又举了第二个加数是2的例子,也经历了从乱序到有规律整理的过程,最后又提出找一找第一个加数是1的算式并且提高要求“能不能一次性整理好。”还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到在书上补充加法表的时候已经快下课了,自然是写不完,但是这节课我的目的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