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做了长期主义的事,才算长期主义的人,这叫知行合一。
感想:不是有了长期主义的理念,就是一个长期主义的人,而是做了长期主义的事,才算是长期主义的人。
笔记:当人类敢于用月、季度、年做计划和安排预期时,那就标志着思维能力的进化。第一批学会种植的智人,就是第一批懂得等待的长期主义者,因为打猎、采摘当下就可收获,但种植却需要耐心等待一年。那种面对不可知的等待需要空前的耐心和勇气。学会播种之后耐心等待,让人类得以进化成更高级的人。
感想:这么看来,如果一个人还没有进行年计划的意识和行为,那么可以判断他的时间管理观念还停留于农业时代之前。
笔记:但只有深刻理解了长期主义的真谛,你才会真正明白四象限法则中的“重要不紧急”是什么概念,这时候你才会知道,你未来的重大成果和生活质量,是由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任务的时间累计起来决定的,而这些时间就是我们所说的赚钱时间。
感想:长期主义者,每天都会花时间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因为这些决定着我们的未来。
笔记:“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也可能是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会让它们存在并带给我们此生应得的快乐
感想:四象限法来源于工业时代,它是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效率为标准来进行划分。
但人不是机器,除了提高效率之外,我们还需要充足的精神生活,这些可能会被划分到不重要不紧急的象限里。
但其实如果以人生的角度去看,它们应该也算是重要不紧急的,毕竟谁能说人的心身健康不重要呢。
笔记:延迟满足已经成为品质,人们用“忍耐、节制、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来形容它,而品质是长期呈现的态度和行为。为了追求更大的目标,做到克制当下的欲望,屏蔽眼前的诱惑,把更大程度的满足感留在达成目标之后享受。延迟满足是长期主义者的一个特征,他们像当世的修行者,愿意沉下心来,深打一口井,苦练一个必杀技。
感想:要想获得更高的成就,就要付出更多的成本,而打下坚硬的基础,就是成本的一部分。
我们之所以可以延迟满足,可以抵挡眼前的诱惑,不是因为我们的意志力有多强,而是我们有着更大的欲望。
笔记:人还是要选择做一个长期主义者,这样才不会因为某一次输赢,一时的绝望,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把自己的能力认知固化。一旦思维固化,脚步就停止,潜能就被埋藏,一生就卡在了那里。
感想:心中有大山,就不会在意脚下绊倒自己的石头。
笔记:照终极等式D=P(1+R)N选择值得为之付出时间的终极目标D,明确自己当下的核心竞争力起点P,确保自己的增速R,然后让N向无限大推移,等待质变点的到来。
感想:工具已经给到你了,剩下的就看自己怎么运用了。
笔记:最理想的D是可以被描述的,D就是P在未来的无限延伸。它应该处于“我热爱的”“高于平均水平”“市场需求”和“复利属性”的交集。理论上可以通过逐个比对去锚定P的位置,但在此之前,我们对以上4个区域都要有必要的了解。
感想:通过这四个条件去找的自己的梦想。
笔记:但从现在来看,写作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写作本身,是思考和表达的综合结果。
感想:所以想要写好作,最重要的是去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笔记:热爱不等于擅长,如果希望让热爱成为D,核心竞争力起点P要经过行业平均水平的检验,需要通过努力使其高于平均水平。
感想:不是热爱,只需要体验一下,感受感受自己的心灵感受就好了。
但是不是擅长可能就要和别人比较,看看自己是不是处于平均水平,不过这点我到认为是最不重要的。
就算低于平均水平,只要进步速度能够赶上,同样能够成就自己。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