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学老师,难得有机会听一些高质量的跨学科讲座,今天有幸听了郑老师的分享,收获的不仅仅是方法、经验,更多了一些感动和敬佩。
郑老师从自己的学科教学做起,深入研读教材,大胆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反思,为农村的孩子搭建起了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了思维,在交流互动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在探究中实现了深度学习。
郑老师对于《竹节人》
一课的设计和处理让我很受感动和启发。郑老师在课前亲自做了四五次教具,我想这些正是她读懂学生、了解学生的关键所在吧,当老师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了解他们的需要,同孩子们一起同创造、共快乐,她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也一定是迷人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所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技能,更多的是学习的方法和对人生的态度。
郑老师提到的“一课一得”也应该是我下阶段努力的目标。一节课时间有限,而我总想把一节课塞得满满的,生怕浪费了一分一秒的时间,可这样的课堂其实效率并不高。面对课堂,我们首先看到的应该是孩子,只有尊重学生的需要,适度留白,还给孩子一些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与空间,我们的课堂才会更有吸引力。
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是不分学科的,任何一门学科,只要深入钻研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发现这其中的相通之处。同样,对于每个老师来说,只要愿意学习,也一定能品尝到专业成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