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书籍:《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打卡页码:P68--P82
内容摘要:
1.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因此难以在新的环境中运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最有把握的方法,是让她们接触它的不同表现形式。
2.学生应该通过联系已知的概念来理解新的概念。(类比)理解新的事物依赖于联系已知的事物,这就是类比有用的原因。
3.理解新的概念其实是让正确的已有概念进入工作记忆,并重新加以组合,比如做新的比较,或者想想被忽略的特征。
4.理解其实就是记忆。没有人可以把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任何新的概念都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为了让学生理解,教师必须确保学生能取出长期记忆中的正确概念放入工作记忆。
5.如果要更深入了解什么能帮助学生理解,其中两个方面。懂了,也有理解的深浅之分。即使学生在课堂里懂了,这个知识也未必能完全运用到课堂外的环境中,这就是表面理解和不能活用。
6.表面知识比机械知识更常见,意思是学生对内容有点认识,但是又局限性。
7.迁移指的是新的问题与已知问题看上去不同,但是我们有适合的知识来解决它。
8.帮助学生理解,提供实际。让学生进行比较。
我的思考:
说实话感觉自己越看到后面,感觉越有点看不明白。这个章节的题目非常吸引人,里面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词语。在P73页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学生课堂上答出来老师问的问题,而且是标准答案,是不是学生就掌握了呢?有可能这只是学生的机械记忆,他并不能把它迁移到其它地方去,这就是死记硬背。也就是为什么学生会背的课文,过几天就可能不会背了。因为没有在已知的事物上加以理解,而前面的章节也提到那是不是死记硬背就没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死记硬背类似于机械记忆,它有其存在的价值。前面章节提到,要记住一件事物必须有背景知识,而机械记忆可能就是我们背景知识里面的一部分。
其次,本章节提到要让学生理解抽象的事物,不仅要在已知的事物上加以理解,还必须让学生在比较、类比中加以理解,这样才能记忆深刻。拥有深层知识的学生,他能将已知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书中P81页提到“明说暗说深层知识”,说实话有点不懂。后面看到觉得例子,我理解的是课堂上提问不能总提基础性的问题,如果想让学生理解深层结构。那问题的设计应该也是层层递进的。而深层知识来之不易,是反复训练的结果,表面知识是通向更深层次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