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第二课课之前,先解决了第1课的两个遗留问题。一是让学生发现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师:编者为什么把这两首古诗放在一一起让我们学习呢?
生1:因为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春天的。
生2:因为这两首古诗里面都写了柳树。
生3:因为这两首古诗里面都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我都感觉特别的神奇,三个学生分别从三个方面完全正确的回答了这个我自认为不太简单的问题。孺子可教也!
二是让他们体会《咏柳》后两句一下自问自答的句式。
师:不知细叶谁裁出。
生: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谁在问?谁在答?
生:老师问,我们答。
我忽然意识到是自己的问的不准确。于是:
师:古诗中,谁在问,谁在答?
学生开始在七嘴八舌的说,诗人问我们答。我说,你们太厉害了,你们竟然跑到唐代和贺知章进行对话去了。大家哈哈大笑起来。他们自己意识到说错了,赶紧纠正是诗人问诗人答。我借机告诉他们这叫自问自答,它是一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修辞手法。
高鼎找到了春天,贺知章也找到了春天,我们也去找春天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课《找春天》。
看课题,《找春天》一个“找”字能说明什么呢?春天为什么要去“找”呢?学生回答是因为春天刚刚到来,只能细心观察才能发现春天。哦!故意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原来作者写的是早春啊!那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能体现作者写的是早春呢?
生1:春天像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生2: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
生3:……
生4:……
生5:……
课文还没有学,他们竟然准确无误地找出了相关的句子。对于他们今天的表现,我真的诧异了!
本课一类生字的学习也是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因为这一课10个生字当中最多的是左右结构的字,并且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所以我采用的是归类教学,以达到高效的目的。我重点强调的是“柳、荡、桃”。柳的最右边容易写错,荡是上下结构,桃右边的点提撇点。其他的生字都交给他们自己去辨析组词书写。通过下午上交的生字的作业来看,效果还是相当不错。孩子们的学习力越来越强了。
今天的语文课上得很开心,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给我带来了惊喜,让我不敢低估他们的能力了,以后要对他们刮目相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