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听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杰出并非一种天赋,“天才”也可以是训练的产物。
从知识到本领,你可能还差一步“刻意练习”。
《论语·学而篇》
原文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 句 译 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后在生活中经常实践,这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一起共事,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这不就是我修为的境界吗?"
名 词 解 释
不亦:不也是。。。。吗?
孔子的人生态度:不断进步
学习似乎有很多困难、错误与挫折?
创业、工作、生活,人际交往无处不在,要如何面对合作与无常?
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又该怎么办?
答:乐。从学习到应用内化为硬本领,总是需要时间的,要“刻意练习+终身成长”。没有一步到位的捷径,似乎显得些许痛苦和漫长,但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有乐趣的事,不如试试在学习中感受快乐,享受过程。
学习与他人合作,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用开放的心态与他人相处,也许有些事情并没有那么难。
从学而时习的自修到有朋自远方来的共修,人不知而不愠,便是修行的结果了。达到平常心的境界,曾经的痛苦貌似也就没什么了。
孔子的学习方法:时学
孔子眼中的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绝对的好,绝对的对。
而所谓“道家”的“真人”也指的是学问道德到了家的人。
学问从人生经验中来,在做人做事上体会。可以“以人为师”,亦可“观过而知仁”,随时随地有思想、 随时随地见习、随时随地体验、随时随地的反省,慢慢有了进步,慢慢便有了兴趣,也就有了会心的微笑。
孔子的朋
知己难得。
“远”不一定是不同地点,也可能是不同时空。董仲舒弘扬孔学,司马迁编撰《史记》赞扬孔子也已经是五百年后汉武帝时期的事了。
真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不愠
孔子一生为学问而学问,宁可穷苦,不追求权利,只为教育。遇事从自身角度切入,痛切反省,我为什么失败?为什么没有达到目标?是学问、修养、做法还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等等,深刻反思并改正,不怨天、不尤人。
何为乐(可参考)
明代陈眉公:“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 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推荐书单
1.《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2.《终身成长》:用“成长型思维”看待世界,拥抱变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他人的力量》: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实现工作效能的最优化
4.《梁漱溟先生讲孔孟》:孔子的乐,不分贫富贵贱,一样开心
学习参考
1.樊登讲论语
2.南怀瑾《论语别裁》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如有不当,请您指正。
您是如何理解和践行此篇的呢?面对如今“头秃”的生活节奏,您是如何缓解的呢?欢迎一起学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