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0分)
(刘亮 给水2103)
水生生物对污染物的浓缩作用是由于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作用,即使是进入环境中的微量污染物,也会通过逐级生物放大,影响高位营养级的生物,甚至人类。
2. 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以我之前的理解,我认为的水生生物对污染物的浓缩作用,就是只通过捕食,把污染物吃进肚子里排不出来成为身体的一部分,浓缩作用就是吃进去更多,排不出来的在体内积累的越多。
3.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我之前的想法比较片面,认为污染物只通过捕食进入生物体内,但其实还可以通过呼吸和表皮进入生物体内。而且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积累的这个过程不是静态平衡而是动态平衡。同时我也没有想过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积累下来后,是以什么形式存在,又为什么能以这种形式存在。
4.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分析思路,针对污染物 进入生物体内的方式,前后的存在形式,环境对这个过程的影响,同时只研究个体对这个过程的研究作用有限,还要研究在食物链中的放大作用。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扫黑除恶行动一样,黑恶势力野蛮生长,歪风邪气蔓延,抓一个两个人治标不治本想弄明白就得多管齐下,既要查清作恶的恶人,还要搞清罪恶的温床。
5.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 (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 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通过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我才意识到相似的概念找不同之处,不同的概念找相似之处这句话的意义,并用表格呈现出来,确实清晰很多。同时也让我对课上PPT中三者的三个圈包含关系图产生了质疑,用表格来表示可能更准确一点。
由于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作用,即便是进入环境中的微量污染物,也会通过逐级生物放大,影响到人类。这强化了我从源头治理的思维和综合治理的系统思维。同时提高了我的预防意识,在之后可能参与的水处理研究学习中,在应用"小帮手"的过程中,就要考虑能不能拿得出来的问题,以及有没有可能通过其他如空气之类的途径进入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