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生物学》课程作业 范越
(指导老师:张淑娟)
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详细展示一个知识点,只展示一个,并标明出处,满分为0分)
大型水生植物在水质净化中发挥的作用具体体现在:1.促进悬浮物质的沉降。2.吸收、分解污染物(对氮磷的吸收,对重金属的吸收,对有机物的吸收与降解)。3.抑制藻类生长(资源竞争抑制,释放抑藻化感物质)。(出自于水处理生物学第六版p225~228)
2. 我之前是怎么想的?(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详细展示:假设我还不知道上述知识点,我是如何理解的;或从字面意思推测其含义)
我之前认为水生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仅仅停留在,物理方面的沉降作用和生物化学方面吸收氮磷、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方面,但对于这些方面的具体作用机理还不太清晰。在抑制藻类生长方面没有想到。
3.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分值为0-10分;以“我”为主语,比较第一问和第二问的答案,找出冲突,并化解冲突)
我之前在高中生物中学到了环境中资源的竞争抑制关系,和植物间释放抑制其他种类生长物质的知识,但是我仅仅只是局限于课本中所举出的例子和范围,还没有想过运用到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中去,我的想法比较局限和狭隘,需要突破。
4.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联系了日常生活,如解释现象、识别谣言等(0-20分);并证明自己联系了其他知识或水处理情景,“联系”包括但不限于因果、类比、评价、列举等(0-20分))
我应该利用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将已经学到的知识联想到其他的方面,进而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思考。在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中提到重金属在水生植物体内分布为根>茎>叶,这个机理是因为植物自身通过一定的解毒机制避免重金属向上部迁移,这个知识点在高中生物中其实有涉及到,类似于植物的侧生长,顶端优势之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应该用类比的方法,将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异同作出比较,也有利于理解、区分和记忆。
5.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以“我”为主语,证明自己在水处理情景中做出了更好的决策(分值0-20分); 对照所学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型、学习策略等,并提供改进证据(分值0-20分);若能够提出新假说、新规律、新概念、新理念等,分值上浮0-20分)
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目前大型水生植物在水质净化的应用中有很多例子:
例如上图中提到的人工湿地、生物修复、稳定塘、水质净化、湖泊治理与植被修复等。目前对于大型水生植物对水质净化的运用还是比较全面多样的。但由于水生植物净化效率对环境营养的条件需求较高,我想是否可以研究出一种催化剂,或者将不同水生植物的作用效果集合,采用嫁接等方式培养出一种新型的、高效的、对环境营养包容度更大的水生植物来净化水体,也可以降低培养和试错的成本。
相关资料:*《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徐大军 李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