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赢得"孩子?不是赢过,而是成为同盟

图片来自网络

育儿路上许多家长都曾陷入这样的困境:孩子顶嘴、抵触、紧闭心门,你越是用力管教,那扇门就关得越紧。

我们总在"赢过"孩子的执念里挣扎,却不知亲子合作的真谛,在于"赢得"孩子的心。


何谓"赢得"孩子?

是权威压制下的暂时服从?是利益交换后的短暂配合吗?No No No,是孩子发自内心愿意与你站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这需要的是情感联结,而非权力较量。


为何传统管教屡屡碰壁?

命令、指责、惩罚看似高效,却让孩子陷入对抗或退缩。孩子感受不到理解,内心那扇门便悄然关闭——表面顺从背后,藏着未被看见的委屈和疏离。


那么,如何做才能赢得孩子的心呢?

做好这四步,就能搭建信任同盟:

1. 用理解开启心门

当孩子抱怨"老师骂我"时,别急于评判。一句"当时你是不是感到非常丢脸?" 以温和的语言抵达孩子内心,让他知道:我的情绪被看见了。理解是联结的第一块基石。

2. 用共情建立信任

"妈妈小时候答错问题,也恨不得钻到地缝里。" 分享类似经历传递这样的信息:我懂你的感受,但不代表认同行为。此刻,你与孩子悄然结成了情感同盟。

3. 真诚表达你的感受

当孩子的心向你敞开,此时表达你的想法才真正被听见:"如果是我,可能会担心老师对我失望..." 此时的交流已从情绪共鸣转向认知层面。


4. 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你觉得可以怎么做,以后避免这种难堪?" 把解决问题的责任交还孩子,启发孩子思考解决办法。被理解的孩子更愿意思考,内在的智慧往往超乎你的预期。


真正的教育同盟,始于俯身倾听的真诚。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纠正孩子的行为,而是首先接纳他的感受,那个紧闭心门的孩子,终将主动向我们伸出手。

教育不是一场输赢的较量,而是一次次理解与合作的旅程。当孩子委屈抱怨时,不妨暂停指正,尝试说出那句:"你现在是不是很难过?" 爱的联结往往始于这最朴素的共情。

你在哪一刻曾真正"赢得"了孩子的心?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