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书目:《王崧舟观课十讲》
共读内容: 如何通过要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以薛法根《灰雀》课堂教学为例
导读问题:
1.本课例的5个部分,薛法根老师各自设置了哪些语文实践活动?又搭建了哪些支架?有什么好处?
思考:
本课例的阅语文要素:默读课文,理解课文。
核心目标:
帮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默读对话,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体会列宁对儿童的尊重与呵护。
教学的5个板块:
板块一:读出语气,发展形象思维。
在这一板块,薛老师指导学生从标点符号、提示语、语气词三方面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对话时的情感。在这一部分,所设计的实践活动是分角色朗读,当学生读不出语气的时候,薛老师创设生活情景作为支架,帮学生建立课文和生活的联系。
板块二:理清顺序,发展概括思维。
在这一板块,薛老师指导学生抓住时间顺序和课文的关键语句,把故事讲清楚。这板块薛老师设计的实践活动是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为学生提供的支架是用圈画交代时间顺序的词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学习概括。这一支架教给了学生概括的方法,真正的是在用教材。
板块三:填补空白 发展推理思维
在这一板块,薛老师让学生有根据的说话,抓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推理灰雀的下落,打了学生的推理思维
板块四:揣摩心理 发展想象思维
这一板块中,薛老师让学生透过人物对话补白人物心中所想。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揣摩,学生深入理解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这一环节,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板块五:追问意图 发展深度思维
这一追问再次让学生回到课本,体会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
5个教学环节由浅入深,从梳理课文内容到揣摩人物内心,再到体会人物品质,请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