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更要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什么叫社会能力能力呢?简单点讲,就是要教会孩子去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这个就是社会能力。
教会孩子如何做?这这本书呢,就给出了我们一个方法就是ICPS。
如何用ICPS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学会大量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
和孩子玩字词游戏
要让孩子学会什么样的词呢?比如yes or no,就是“是”和“不是”;and、or,“和”和“或者”;然后same and all,“一些”和“所有”;然后before、after,“之前”和“之后”;还有now and after,“现在”和“以后”;还有same and different,“相同”和“不同”。
这些词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之前,之后,有,没有,是,不是,一些和所有,这些词都给了孩子更大的选择空间,让孩子知道这些事是可以这样的,说不定也可以那样,如果换成那个样子会怎么样?
理解他人的感受
所以我们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他玩看图游戏,比如看到这个图上的人,说他是什么表情,现在他是什么心情。尤其看光头强,光头强跟熊大、熊二打架,打完了以后你要说,现在光头强怎么想的?现在光头强是什么感受?
这时候你要教会他学会这么几个词,开心、伤心、生气、骄傲、沮丧……在中文里边这些词会更多,因为中文比英文要复杂得多,甚至寂寞、空虚这些词都可以帮助孩子慢慢地学会它。这个看图游戏是一个方法,通过看图、看动画片帮助孩子,来时刻地帮助他,问他,让他来了解别人的感受。这是一个方法。
还有一个就是在生活中观察。
在生活中看到别的小朋友生气难过,这时候你要问他,你觉得朵朵现在是什么感觉?朵朵刚才跟她妈妈吵架了,她妈妈现在是什么心情?朵朵现在是什么心情?这就是在帮他去识别别人的感受。在大街上看到两个人吵架,或者看到两个人争论,或者看到两个人开心,你都可以问他,现在那个人是什么感觉?这是在生活中不断地观察。
第三个就是讨论感受,要跟孩子讨论他的感受。
有一件事需要提醒,就是在跟孩子讨论感受的时候,千万不要过多地评判。我们很多家长跟孩子谈话的时候,孩子说这个事我真的特别生气,家长喜欢说,这事其实你不应该生气。
所以第一步是学会字词游戏,然后学会帮助孩子理解感受。升级版来了,就是要帮助孩子学会更多的词汇。什么叫更多的词汇呢?比如合适不合适,这事是合适的,这事是不合适的,这事是公平的,这事是不公平的,如果怎么怎么样,那么会怎么怎么样,可能怎么怎么样,或许怎么怎么样、maybe、或许、然后为什么、以及、因为……这些词都能够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出路。
寻找多种解决方法
第一步,问他们发生了什么事。第二步,问他们的感受是什么。第三步,怎么办。第四步,写出来。如果不管用,有什么新的办法。
他会觉得,我又学会了一件事,我今天又学会了分享,我今天又学会了原谅,我今天又学会了鼓舞和号召等等。你会帮助他学会用很多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个就是这本书最核心的主题——解决问题的步骤。
那怎么能够帮助孩子更多地练习这些事情呢?这里边有一个具体的办法。
第一个就是角色扮演的游戏。什么叫角色扮演的游戏呢?比如白天我们在家里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没有解决好,甚至打了一架,然后很不愉快,都没关系,因为孩子嘛,你不要指望他每次都处理得很好。
晚上你跟孩子在家里的时候,可以玩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你说:“来,咱们今天把白天你和Mike打架的那件事再演一遍,好吗?然后看看有没有别的方法,好吗?你演Mike,我演你,或者你挑一个角色,我演Mike,你演你自己,好吗?来,咱们来做游戏。”然后通过这个游戏,不断帮助孩子尝试,那如果我这样做了,效果会怎么样;如果那样做,效果会怎么样。
我们很多家长不会跟孩子玩,在家里边要么陪孩子看电视,要么读书、讲故事。你应该跟他玩起来,玩话剧,你们俩开始表演。这时候能够增加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有更多的想象空间,甚至他将来可以成为一个编剧,而且还能够增进你们的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不要过多地评判孩子,不要过多地说你这样做对或者不对,就是呈现出来就好了。然后说,还有别的方法吗?这个你满意吗?如果不满意的话,还有别的方法吗?那么咱们可以再试试看。这是第一个方法,就是跟孩子玩游戏。这个我想你们很多人应该立刻记下来,就可以去做了。
第二个方法就是玩偶游戏。因为孩子们对手偶是很感兴趣的,所以家里可以买上两个手偶,或者一个手偶,都可以,然后通过这个手偶,作为第三方来跟孩子对话,也可以做角色扮演,然后尝试着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来,现在我们的规矩是什么,我说什么,你都说为什么。这就是用手偶的方法来解决的,叫玩偶游戏。
然后还有一种就叫作“找办法”游戏。什么叫“找办法”游戏呢?就是一个事发生了,这事很难,不知道该怎么解决,那么怎么办呢?来,我们来玩个“找办法”游戏,甚至多个孩子也可以,好几个孩子一块儿都可以。
中间画一条线,左边写,有办法吗?有一个办法,写出一个办法来,然后这个事的结果会怎么怎么样。然后你有办法吗?把你的办法写在右边。当你发现几个孩子开始竞争了,这些孩子们在不断地涌现出很多想法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尝试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把办法一个一个列在纸上。
有一个办法就是用“之前”和“之后”来造句。在你动手打Michael之前,你们是什么什么状态,然后在你动手打了Michael之后,会怎么怎么样,用之前和之后来造句,这是一个方法。
还有就是跟孩子玩故事接龙的游戏。咱们来玩一个故事接龙的游戏,今天上午上课的时候,你跟Michael打架了,然后Michael很生气,追着你在教室里边打,这时候把你打疼了,你也很生气。那么下来轮到你了,该你了。然后这个小孩就开始讲,下来我就踢了他一脚,我拿铅笔盒在他脑袋上敲了一下。
那么然后呢?然后就不断地往下去讲后面的故事,可能会编得很离谱,可能会编得哈哈笑,可能会编得连龙都出来了或者怎么样,都没关系,你在用这种方法不断地帮助孩子考虑“那么接下来呢”“那么后来呢”。当一个孩子习惯了去考虑后来的事,如果怎么怎么样,会怎么怎么样的时候,他自身的那种责任感就会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