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臻10.6昨天晚上布置了一页的数学题,我让学生“小题大做”,也就是让学生在做选择题、填空题时把这些题的算式列出来,就是按照解答题应用题的方式来做,留下学生做题的痕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可视化了,这样不仅能看出学生的思路,也能检查到学生是否“真”的做了题。如果没有看到学生做题的痕迹,难免让我有不少遐想,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产生怀疑,怀疑他没有思考,随意猜想写出的答案;或怀疑他利用手机搜索的答案。这些遐想、怀疑都是多年来老师积累下的经验,毕竟我们被这些孩子骗了好多遍。但今天让我收获不了一样的惊喜,看到一位学生的作业上没写算式,填空题上只有数,选择题上只有A,B,C,就和这个学生交流了一下,顺便看了他做的数学题。有两道题目,我感觉有点难度,他做出来了,而且答案完全正确。没有做题痕迹,让我同大部分数学老师一样,产生怀疑,但我没有把我的怀疑表达出来,而是让他给我分享一下他做题的思路,讲完了一题,我还没有感觉,第二题讲完,非常震惊,孩子的思路非常好,给我讲解的也非常清晰,做法简单,比我的思路好多了,我及时进行鼓励,给予他很高的评价,学生非常高兴,按照我的要求,把完整的做题过程进行整理。我想有时候老师还是要相信学生的,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今天和学生的交流方式很顺畅,也使我们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2024-11-06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