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式家庭治疗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主讲教师:逄霞,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教育部“国培计划”授课专家、山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导师、全国科研优秀教师、济南市第八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著名“中德班”“中美班”学员。长期接受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督导师Paula.Ellman 的技能训练和督导,接受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rlene 和德国心理学家Hermannschultz的案例督导。先后系统学习了精神分析、团体治疗、家庭治疗等,擅长青少年心理辅导,被多家新闻媒体、教育局、学校聘请为心理专家。
01:概述:系统式家庭治疗
为什么选这个主题?家庭教育必须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命题:“如何解决每一个家庭的实际问题。”即便是再正确的观点,它的实施必须深入到一个私人空间——“家庭’,去干预和辅导。而不同的家庭,内部的关系、动力是不一样的。系统式家庭治疗的视角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不同的家庭它的系统内部发生了什么。
界定:心理治疗中的“系统式”是一种观察、描述方法。这种观察方法总是把个体行为与一种具体情境和整个观察框架联系在一起。
场景一:突然昏迷的男人
他的状况并不是生病引起的,而是健康的机体对剧变的环境适应不良所导致的。如果医生的注意力持续集中于病人本身,那么这个病人的情况可能会一直是个谜。启发:当我们看到一个孩子出现了问题,而这个问题你觉得很不解,那么,看看孩子所处的环境:家庭、班级、他所处的小团体,或许会给我们启发。
场景二:花园里的男人
这是动物行为学大师洛伦兹在小鸭的“印刻实验”中扮成鸭妈妈时的行为。他说:“我感到自已充满了成就感,因为我的鸭子们摇摇摆摆地跟着我,表现得顺从又规矩。那时我突然抬头,看到了花园外一排死灰色的脸:一群游客正站在篱笆外,惊恐地看着我。” 启发:当你看到一个学生,无论TA的行为有多么荒谬,如果你可以看到全部,或许,你就会理解TA。
界定:系统式家庭治疗从某成员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出发,而非由内因来解释其行为。
场景三:劫钱的小男孩
“把症状转化为关系”
家庭治疗及特点:系统式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单位,以系统理论为指导,着重研究人际关系、互动对心理问题影响的心理治疗流派。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
02: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一、害怕上学的初二女孩
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假设:
1.爸爸出轨被发现,家庭陷入危机,女孩想保护家庭不至于解体。
女孩:“我担心这个家散了”
三角关系:作为家庭治疗的最基本的概念,三角关系主要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结构。平衡的结构可以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而不平衡的结构孩子会陷身在家庭内,无法发展独立的自我。在家庭系统中,如果夫妻之间出现冲突,双方或其中一方就可能会产生明显的焦虑。此时,为了减轻焦虑,另一个家庭成员就会进入夫妻关系中,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三角关系。
重要理论:当两个人面临无法讨论和解决的矛盾的,往往会引入第三方;三角关系是双人关系的缓冲,引入第三方后,不必面对双人关系中的极端结果;三角关系更为稳定、平衡,会阻止系统走向破灭,但也会阻止其走向改善;在三角关系中,孩子常常自我分化受阻,会出现各种症状。
三角关系的一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工作或者爱好;三角关系不同于三角化;当焦虑无法被单一三角关系包容时,可以形成连锁三角关系。
三角化:如果第三方只是暂时的卷入,或很快迫使双方解决了问题,那么三角关系就不会长久,如果第三方长期卷入,三角关系就会固定化,成为稳定的,难以改变的关系,叫做三角化。一般情况下,家庭融合的程度越高,三角关系就越明显、越强烈。此时,家庭中自我分化程度最差的成员就有可能受到伤害。
三角化三种类型:
1.敌对竞争:冲突双方十分敌对,都想通过竞争孩子与对方抗衡。表现:父母敌对,孩子左右为难。
2.迂回转移:双方的冲突更加隐蔽,压力透过孩子来执行,透过增加孩子的偏差行为掩盖矛盾,把关注点从关系冲突中转移到处理孩子的消极面或亲子冲突。表现:夸大孩子问题,从而转移夫妻关系的张力。孩子会制造问题来转移父母之间的张力。
3.跨代联盟:冲突当中的一方或双方尝试获得孩子的支持来反对另一方。表现:“父母的打手”。
问题既是不良家庭功能的表现,也反过来帮助家庭稳定局势,达到暂时的平静。这种平静,是以牺牲一部分成员正常社会功能为代价的。往往是系统出了问题,而系统中的个别元素成为了替罪羊。
怎么干预呢?提醒:不要去做系统成员一直在做的事情。——扰动:让来访家庭离开目前已经固化的“平衡状态”
[if !supportLists]1. [endif]当一个家庭描述儿子的不上学的状况时,他们仿佛在说:“来吧,请让他去上学。”又如: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孩子们来,她已经筋疲力尽,“请帮帮我,管管孩子!”尤其当问题表现的很明显时----丈夫每天晚上都喝的烂醉;小男孩攻击每一个同学-----你就很容易同意家庭的要求,对症状下手,那么,你就成了家庭的一部分,参与到维持症状的行动中来了。
干预:1.“我看到你很爱你的父母,为了他们的关系,你宁肯放弃自己的学业和未来。”2.“你很爱你的父母,为了他们你宁肯背负原本不该由你背负的重担,哪怕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改释:你不是个不负责任的、不听劝的、不上学的孩子,你是一个有担当的,愿意为了父母的婚姻牺牲自己的孩子。
二、各执一词的夫妻
夫妻争执:在分割事件序列上的分歧,是无数纠结关系的根源。
数学题:a-a+a-a+a……=?
三种可能的分组(“分割”)形式如下:
(1)S=(a-a)+(a-a)+(a-a)+(a-a)+…
=0+0+0+……
=0
(2)S=a-(a-a)-(a-a)-(a-a)-…
=a-0-0-0-…
=a
(3)S=a-(a-a+a-a+a-a+a-…)
既然括号中的元素正是这个序列自身,所以它也可以写成S=a-S
所以2S=a,也即S=a/2
到底是谁的原因?
我们不是来找问题的,我们是来找出路的。
出路一:了解改变的条件
变化的前提条件是神经系统的一个状态。
什么是系统一、系统二?当我们感觉危险的时候就处在系统一,感觉安全就处在系统二。系统一的特点是:视野狭窄、注意力高度集中。(例:2017音乐节、吼娃写作业)
出路二:资源取向
问题常常也与资源相伴。系统中总能找到可以利用的资源,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案例:女孩和爸爸。资源取向:好的反面是“好意”。
出路三:引入时间和空间
你们家晚饭后多长时间洗碗?类似的事情你们意见有冲突吗?
1.把关系冲突当作时间差异:我的时间不是你的时间
2.引入空间 :我的背景不是你的背景(婆媳关系:婆婆是外国人)
三、一位老师的疑问
“有的学生怎么说都没事,和你嬉皮笑脸的,有的还没怎么着就不行了,差别真大,我们这当班主任的怎么把握这个尺度啊?”
[if !supportLists]四、[endif]三大病例性家庭结构
1.“治好我的孩子”的家庭:特点:家长呈现出一个统一的图片,即认同孩子是家庭问题的原因,认为:只要孩子好了,他们家就万事大吉了。但家长看不到家庭对问题的影响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目标:(1)询问父母他们想要你做些什么。(2)保持友好,但对你能治好任何人的这种想法保持怀疑。(3)一开始就家庭成员如何一起解决问题局面对父母进行提问。(4)评估孩子(5)鼓励父母成为家庭中的变革推动者
不能做的:只对孩子进行个别治疗!尤其是少于12岁的儿童。(为什么?)
核心家庭是一个情绪单位。核心家庭情绪系统如下:
(1)任何影响个人的事情,也会影响系统中的其他人
(2)焦虑在情绪系统中是最重要的
(3)焦虑穿梭在群体中的两人或众人之间,它是具有感染力的
(4)焦虑穿梭的区域即是情绪系统的界域
2.过度卷入和疏离的家庭:
特点:(1)过度卷入:一位父母的行为与孩子过度卷入,并且很难设定结构和界限。(2)疏离:另一位父母似乎遥远而冷漠,充当纪律者,努力寻求支持。
过度卷入和疏离的父母交流通常呈现互补的模式
目标:(1)把疏离的父母带入治疗过程 (2)帮助父母看到他们的差异是如何造成问题的(3)努力改善他们的关系,建立一个团结的团队(4)帮助疏离的人支持过度卷入的人变得更强大,而不是继续接管界限设置。 不能做的:在治疗中重建家庭结构,同时使父母两极分化。
3.负担过重的单亲父母:
特点:(1)缺乏结构和一致性,显得杂乱无章;(2)经常有虐待史或虐待配偶的关系史;(3)处于内疚和无法应付的循环中。
目标:(1)通过技能培养增强家长能力;(2)鼓励和支持父母克服感情障碍;(3)将问题分成更易于管理的部分;(4)帮助减少环境压力。
不能做的:接管和拯救父母,建立对你的依赖。
五、家长的教育之争
家庭派遣(赫尔姆·史梯尔林)
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无条件的忠诚关系,父母很自然地要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使命交给子女去完成。这些使命往往是父母尚未实现的追求,或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受到委托派遣的子女,得到许可、受到鼓励,带着使命离开父母的圈子到外部世界去。但这种出走,经常受到父母严格控制。
派遣偏移:要求过高;矛盾的使命、引发的冲突;发号施令者之间冲突引发的孝顺冲突;有使命但不能离家;没有明确使命。
思考:
1、你的家族给你的派遣是什么?
2、你给孩子的派遣是什么?
六、生气的小学生家长
“今天跟老公发脾气了,愣是没忍住,主要是被他给气着了,孩子刚上小学多关键啊,他怎么就这么不急不慢的,真上火!”
家庭生命周期:家有学龄期的孩子,常常最考验父母的是:如何应对不同教育理念带来的矛盾。这些时候,很多夫妻常会责怪对方不能理解自己、配合自己、支持自己,却不知婚姻中很多冲突、矛盾和伤痛,主要是家庭生命周期带来的,而不是家人做的不好。
漂流的例子:
家庭生命周期每个转折期家庭都必须要做两件事:
1.改变自身的规则
例:宝宝出生,和二人世界的规则就不同;青春期,和小学不同。
2.每个人都要经历心理上的变化,进入一个不稳定阶段,要想挺过这个不稳定状态,就需要一个足以承受的关系作为稳定的框架。
在转折期,家里需要更多的母亲功能。
提醒:家有喜事,也要注意,因为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挑战:结婚、小宝宝降生、职位升迁、装修、孩子小升初、初升高、上大学等都要注意。